特朗普汽车关税大锤落下!16家车企出招,有人涨价,有人美国建厂

特朗普汽车关税大锤落下!16家车企出招,有人涨价,有人美国建厂

"签字笔一挥,全球车企心慌慌"。特朗普的25%汽车关税大棒终于落地,这次可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而是无差别对待,把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都打入了同一个"税收漩涡"。自4月3日凌晨起,所有进入美国的进口汽车及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一律加征25%关税!

这一举措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那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最后打不过就一起打"。特朗普这次是把所有人都拉进一场"关税游戏"里,让各家车企各显神通。

车企急了,反应各异

说实话,看着各家车企的应对方式,真是一出好戏。首先,英国的捷豹路虎直接宣布"暂停发货一个月"。这种"我先撤,再想办法"的策略,颇有英式幽默的风格。

法拉利则是霸气地宣布,"关我屁事",直接提价10%。对于客户来说,本来买法拉利的就是"壕无人性"的主,多这25%税也不在乎,反正不差钱。

最搞笑的是梅赛德斯-奔驰,这个曾经"德国骄傲"的象征,现在打算撤掉美国市场的入门级车型,转而专攻高利润车型。这不就是在说"穷人别买我的车了"嘛?

相比之下,福特的美式务实就显得格外亲民——直接启动"全美同享"促销计划降价抢市。F-150降价8%,Mustang Mach-E电动车比特斯拉Model Y还便宜3000美元。这种"吃亏是福"的打法,倒是挺符合美国中产的胃口。

一份不完全统计显示,至少有16家主流车企已经针对特朗普的关税出招,手段五花八门。据说,现在美国港口堆满了急于在关税生效前入境的汽车,场面堪比双十一快递站。

马斯克也吃不消

"没有谁能逃过这次税收风暴,即使是特朗普的好朋友马斯克"

表面上看,特斯拉是躲过一劫的赢家——毕竟Cars.com评选的2024年最"美国化"车型榜单上,特斯拉Model Y、Model S和Model X赫然在列。但马斯克最近却在推特上发布了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关于自由贸易的视频,含蓄地表达了对关税政策的不满。

老马发的视频讲了啥?大意是"制造一支铅笔需要全球供应链合作"。这不就是在说"别搞贸易壁垒了吗"?

其实不难理解,哪怕是"美国造"的特斯拉,也离不开全球零部件供应链。马斯克自己也承认关税对特斯拉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下尴尬了,特朗普的"关税大法"连自己人都不放过。

日韩德国很受伤

如果说美国车企还能勉强支撑,那对日韩和德国车企来说,这简直是灭顶之灾。

韩国政府已经紧急出台应对措施,将政策融资支持金额提高到1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63亿元)。要知道,韩国向美国出口了价值347亿美元的汽车,占当年韩国汽车出口总额的近一半!现代汽车宣布未来五年向美国投资210亿美元,这明显是被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

特朗普汽车关税大锤落下!16家车企出招,有人涨价,有人美国建厂-有驾

德国更是苦不堪言。德国Ifo经济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菲斯特直言:"汽车关税可能会将德国经济增长率推至零以下。"毕竟美国是欧盟汽车最大的出口市场,光德国三大车企(大众、奔驰和宝马)就占欧盟对美汽车出口的73%。

对德国车企而言,这就像是一记当头棒喝——要么涨价(但谁会买单?),要么吃下成本(但利润从哪来?),要么在美国建厂(但投资回报周期有多长?)。老实说,这是个"三选一"的死局。

消费者最终买单

说了半天车企和国家的反应,那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汽车服务提供商考克斯预测,关税将使美国制造的汽车成本增加3000美元,加拿大或墨西哥制造的汽车成本增加6000美元。这些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短期内,美国消费者或许能享受到车企为清库存而推出的各种促销活动。但从长远来看,车价必然上涨,一些小众车型可能会退出美国市场,消费者的选择将减少。

说实话,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像是一场押宝游戏——他赌的是这些关税能逼迫外国车企在美国建厂,创造就业机会;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让本就不太景气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对于那些计划在美国买车的小伙伴,我的建议是"早买早享受"。因为随着车企逐渐消化关税成本,未来几个月车价很可能会悄悄上涨。至于那些打算长期持有的消费者,可能要考虑一下零配件供应和维修成本了——因为连备件也要缴25%关税!

车轮滚滚向前,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重构才刚刚开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中,最终到底是谁赢谁输,还真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赢家,只有不同程度的输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