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连撞:大马力成“猛虎”难控,谁能驯服这头野兽?

方向盘后的“猛虎”与“纸上谈兵”的代价,你我他,谁能幸免?

10月20日的几条消息,如同平静湖面投下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一辆刚落地不到一年的小米 SU7,在一次短暂的“借用”后,从光鲜亮丽变成了堆积如山的废铁。

车主马先生,平日里对爱车珍视有加,却在牌桌上,因一时心软,将爱车的钥匙拱手相让。

仅仅十分钟,一场原本的“炫耀”变成了“灾难”。

那是一段怎样的十分钟?

驾驶者陈先生,将车速推至140公里/小时的狂飙。

就在这生死瞬间,路口一辆突如其来的三轮车,打破了陈先生的“速度与激情”。

情急之下,方向盘猛地一转,车辆瞬间失控,如同脱缰的野马,一头栽进了路边的坑洼。

安全气囊悉数弹出,前脸更是面目全非,昔日的“陆地飞行器”沦为一堆冰冷的金属残骸。

小米SU7连撞:大马力成“猛虎”难控,谁能驯服这头野兽?-有驾

交警的裁定清晰明了,陈先生负全责。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画上句号。

赔偿的谈判陷入僵局,陈先生更是玩起了“消失术”,将受损爱车据为己有,人影不见。

马先生无奈之下,扣下了陈先生留下的GL8,却意外发现,这辆车竟是租赁而来。

租赁公司报警,一场好心办坏事的“人情往来”,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追车讨债的闹剧,让人啼笑皆非。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就在不久前,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上演了更为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辆小米 SU7 Ultra,在城市主干道上,以214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着危险的“冲刺”。

碰撞发生前5秒,车速依旧高达168.3公里/小时。

这辆“速度机器”失控,撞穿中央绿化带,翻滚至对向车道,现场惨不忍睹。

小米SU7连撞:大马力成“猛虎”难控,谁能驯服这头野兽?-有驾

这次事故,没有太多离奇的巧合,只有酒驾与超速这两个最直接的“罪魁祸首”。

它无情地撕开了大马力电动车潜在的危险面纱,赤裸裸地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驾驶者对强大动力的敬畏之心,是何等重要!

“猛虎”出笼,便需“驯虎师”。

大马力电动车,动辄能爆发出超跑级的加速性能,这无疑是科技进步的象征,是驾驶乐趣的极致体现。

然而,这股强大的力量,在缺乏足够驾驭能力和敬畏之心的驾驶者手中,极易演变成失控的“猛兽”。

正如古语所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拥有强大的力量,却不懂得如何掌控,只会招致灭顶之灾。

小米SU7连撞:大马力成“猛虎”难控,谁能驯服这头野兽?-有驾

陈先生140公里/小时的狂飙,便是“纸上谈兵”的典型写照。

普通驾照所传授的驾驶技巧,对于这类“陆地飞行器”而言,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我们必须明白,马力,是为工具而生,而非供玩乐的玩具。

握住方向盘,就意味着握住了责任,更意味着对生命安全的敬畏。

小米汽车,似乎总在舆论的漩涡中心。

每当有事故发生,品牌便会被推至风口浪尖,接受无休止的审视与质疑。

成都那起事故,除了超速酒驾,更有声音指向车辆安全设计,质疑车门无法及时开启救援。

这一点,小米方面确实需要深入彻查,给予公众一个明确的答复。

而河南马先生的遭遇,陈先生的驾驶失误显而易见,却仍有人将矛头指向“车太灵敏”。

雷军曾言,小米是“被黑最惨的车企之一”,其法务部年年起诉众多恶意侵权账号,甚至为车主维权,可见其身处的舆论压力之大。

在这种信息混杂的舆论场中,最受伤的往往是那些渴望了解真实情况的消费者。

他们在搜索栏输入“小米 SU7”,映入眼帘的,是触目惊心的事故视频,是激烈争吵的评论区,真实的车主体验,反而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之中。

黑公关的搅动,情绪化言论的跟风,让人们难以分辨,究竟是人为操作的失误,还是车辆本身存在缺陷。

借车撞车,这看似荒诞的剧情,其根源在于驾驶者心中那份侥幸的“不怕”。

如今,大马力电动车已然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们拥抱科技带来的便利与激情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安全这道最基本的底线。

看待任何事故,都应秉持一份理性,先探究“人”的因素,再审视“车”的问题。

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次驾驶,都是对责任的践行。

借车,是情谊;驾驶,是技术。

情谊可以轻描淡写,但驾驶的责任,重若千钧,绝不能被轻易转嫁。

网上的喧嚣,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自己脑中的清醒,才能指引我们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小米SU7连撞:大马力成“猛虎”难控,谁能驯服这头野兽?-有驾

对澎湃的动力,多一份审慎与敬畏;对周遭的现实,多一份脚踏实地的理性。

无论是在驾驭疾驰的钢铁猛兽,还是在辨析纷繁的网络信息,这都是我们应有的姿态。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尊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