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的风云A9L还没正式开卖,预售订单就冲到了5万台,这事儿挺有意思的。
现在这市场,新车跟下饺子似的,消费者眼睛都看花了,能在一个多月里盲订出去这么多,说明奇瑞这次可能真把消费者的心思给摸透了。
这车不玩虚的,直接亮出了几个硬指标:车长超过5米,轴距3米,综合续航奔着2000公里去。
这几个数字一摆出来,家庭用户,尤其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出门跟搬家一样的,心里那杆秤就开始动了。
车这东西,到最后还是得看谁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很多人买新能源车,心里总有个疙瘩,就是续航焦虑。
虽然现在充电桩多了,但节假日服务区排大队的景象,经历过一次就不想再来第二次。
风云A9L给的方案挺直接,纯电给你260公里,这个数字在一众插混车里算得上是第一梯队了。
平时上下班、接送孩子,纯电模式绰绰有余,用车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真要跑长途回老家或者自驾游,1.5T的发动机就顶上来了,加满油电,理论上能跑2000公里。
当然,这个2000公里的续航,大家心里都有数,是实验室里跑出来的理想值。
实际路况复杂,驾驶习惯也不同,打个七八折算是正常。
但即便打个折,1400公里的续航也足够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途不带停的。
这就给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解决了最大的痛点。
至于那个百公里0.52升的亏电油耗,同样是官方数据,听着很美好,具体怎么样还得等第一批车主开上路,用真金白银的油费来验证。
尺寸大,是这台车另一个显眼的标签。
车长超5米,轴距3米,这已经妥妥地迈进了中大型轿车的门槛。
过去这个级别的车,要么是合资品牌的商务旗舰,价格不菲;要么就是纯电新势力,科技感拉满但总让人担心续航。
奇瑞把一个大空间、长续航的插混车摆出来,目标就很明确了,就是要抢那些既看重家庭实用性,又对出行成本敏感的用户。
后排能轻松翘起二郎腿,中间地台还是纯平的,坐三个成年人也不会觉得憋屈。
这种空间表现,无论是家用还是偶尔充当一下商务接待,都完全够用。
内饰配置上,奇瑞也学聪明了,知道现在的人喜欢什么。
15寸的中控大屏,配上高通骁龙的芯片,操作流畅度应该不成问题。
导航、语音控制这些基础功能都齐备,还带23个喇叭的音响系统,这配置单看着就挺唬人。
这些东西虽然不能决定一台车的好坏,但确实能极大地提升日常用车的幸福感。
毕竟,车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更是移动的第二个家,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住着舒服点。
现在最吊人胃口的就是价格。
网上猜什么的都有,有说1万2的,也有说1万5的。
这个价格区间的竞争可不是闹着玩的,比亚迪汉在那儿站着,特斯拉Model 3也虎视眈眈。
风云A9L的优势在于“大”和“长”,如果定价能给出一个惊喜,比如真的把起售价压在一个很有诚意的水平,那它的竞争力就相当可怕了。
毕竟,用一台中级车的钱,买到一台尺寸更大、续航更长、配置也不低的中大型车,这笔账大多数人都会算。
不过,订单火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产能和交付。
现在供应链都挺紧张的,特别是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大。
风云A9L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供货稳定,但架不住订单多。
如果工厂的生产节奏跟不上预售的速度,导致用户等车时间过长,很容易消磨掉大家的热情,甚至引发口碑反转。
奇瑞在海外市场,尤其是燃油车出口方面一直做得风生水起,现在国内新能源市场这么卷,能不能把海外的成功经验复制回来,稳住生产和交付,是对它整个体系能力的一次大考。
奇瑞这两年的变化确实挺大,不再是那个闷头造车的“理工男”形象了。
从风云A8L开始,就能看出来它在产品定义上越来越贴近市场。
这次的风云A9L更是把这种思路发挥到了极致,精准地抓住了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大空间、长续航、低成本的核心诉求。
它没有去讲那些虚无缥缈的智能驾驶故事,也没有过分堆砌一些华而不实的配置,而是实实在在地把产品力落到了用户最关心的地方。
预售5万台,这只是个开始。
这批用户可以说是最信任奇瑞的“铁粉”,他们用真金白银投了票。
接下来,当实车陆续到店,媒体的评测视频铺天盖地而来,第一批车主的口碑开始发酵,才是真正考验风云A9L的时刻。
数据是不是像宣传的那么漂亮,实际体验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市场表现。
这车就像一个偏科但长板极长的学生,它的空间和续航能力,在同价位几乎找不到对手。
如果最终的定价策略、品控和交付都能跟上,它很有可能成为中大型轿车市场的一匹黑马,彻底搅动这个级别的竞争格局。
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市场竞争越激烈越是好事。
有更多的选择,车企才会拿出更有诚意的产品和价格。
现在就等着奇瑞开最后一张牌,看看这个预售爆款的正式售价到底是多少。
毕竟,再好的车,价格不合适,那也只能是叫好不叫座。
而从现在的订单量看,大家对它的价格期待值已经被拉满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