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合格的企业,首先要确保盈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正常运转,也能缴纳更多的税收来完成其社会价值。
可如果车企净润率太低,反而还天天内卷,那这样的车企,不算什么合格的车企。
如果以这个角度来说,国内所有的车企都不配叫合格车企。不管是什么一哥或者二哥都是一个情况。
比如我们看看去年丰田汽车和国内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净利润对比,差距是不是也太大了一些,简直是大人和小孩子之间的对比。
丰田汽车的净利润为349.93亿美元,而2024年,丰田汽车总共卖出了约1000万辆。
中国汽车的净利润为88.99亿美元,而2024年,中国汽车总共卖出了约3000万辆。
这样算一下平均每辆车的净利润率就能看出来了,丰田每卖出一辆车,净利润大约为17850元人民币,实在是太吓人了点。
而中国汽车每卖出一辆车,利润为1928元,差不多是丰田汽车的1/9。
汽车企业若没有足够充足的利润率,又怎么可能有钱投入到更多的研发当中去?现在汽车被卷成这个样子,这是汽车行业的悲哀。
最关键的是,这种利润还是可以传导的。整车制造企业不赚钱,供应商也不可能赚钱,于是就出来了很多无息欠款,全部都是拖着供应商的钱。
供应商又不像车企那样家大业大,本身就依附于车企而生存。如果拖欠时间太长了,就会增加供应商的回款压力,严重的会导致供应商倒闭。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前几个月国家要求汽车企业不允许拖欠供应商货款的原因,最终将付款周期放到了不允许超过60天,超过了就要给人家利息。
过于微薄的利润还会导致市场竞争太过残酷,最后除了几家头部汽车企业之外,其他的汽车企业就只能黯然离开。而一旦头部汽车企业形成了垄断地位,到那时,消费者怎么可能还想买到便宜的汽车。
只能说,我们内卷的思路也确实该改一改了,要从现在的抢市场变成以品牌影响力和质量来取胜。就像是丰田汽车这样,大家买丰田汽车,无非就是认可人家的质量而已。
如果质量做不到位,就算现在卖得再红火也不可能,想打造出百年车企,只会成为百年笑话而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