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R7发布会暗藏黑科技,“隔窗对讲”能否成智能汽车新风向?

这年头,汽车圈要不是来个大新闻,人都快以为行业集体进“静音模式”了。

谁能想到,8月底一场在成都举办的汽车发布会居然炸出了不少水花?

最新登场的智界S7和R7,以及纯电版问界M8,不光是硬件升级,还整出个“隔窗对讲”的功能,直接让一帮数码发烧友和车友圈的小伙伴集体来了兴趣。

这东西听着有点意思,但到底有多神,值不值得咱们普通用户为它买单?

来,咱今天就掰开揉碎,聊聊这场和你日常出行紧密相关的故事。

先抛个让人犯嘀咕的问号:一个“隔窗对讲”真的能改变谁的用车体验?

按说汽车行业这两年的“内卷”,早已杀疯了,配置一个比一个离谱,但多的大多是马力、屏幕、极速这些冰冷数字,能真正解决生活中“尴尬瞬间”的,可真不多。

比如堵车路上和隔壁司机打招呼,或者你下班同行拎着咖啡在窗外问路,再或者夜晚接家人,遇上陌生人敲窗心里咯噔一下。

咱以前咋办?开窗、探个头、隔着玻璃喊,搞不好搭上安全隐患,声音听个半吊子,外面灰尘呼啦地就进来了。

现在一家科技车企居然把目光盯上这么个“小痛点”,直接安排6颗麦克风,外加高功率扬声器,把车内外隔着窗的沟通玩成“面对面”,这感觉还挺新潮。

说白了,这波操作有点像小时候两隔壁家门板上敲敲打打的暗号升级成了无线对讲。

不过这个“隔窗对讲”,要真给每个人用起来有多高频?

咱揣测一下,除了和队友露营时互通有无、高峰偶遇同事寒暄、安全地和路人打个招呼,倒也能在遇到交警、快递、问路、买早点时派上用场,说不定还能避免几场无谓的误会。

而且最妙的是,不用像传统车那样一开窗全车空调全跑了,或者多少有点不安心——这年头治安嘛,总归还是少暴露一点安全点。

看似小功能,演化成一种“防尴尬、增安全、又方便”的小确幸。

科技感也拉满了,仿佛往后这些出行小插曲,都能被一种新方式秒解决。

说不定以后隔壁大妈买早菜都跟你打个对讲,你一句“别催,快好啦”,多带点人情味。

舆论话题抛在这,咱们顺便瞅瞅智界R7硬本事。

这次官方主推新款R7安全系数大提速。

动态转向辅助、爆胎稳定控制……这些听名字就有点高端。

啥意思?

简单点说,就是你开车突然要急打方向或者碰上爆胎啥的,车子能靠智控,自动调节车身,尽可能别打滑、别跑偏。

刹车、起步都能更平稳。

晕车的朋友,官方还很上道地开发了个“舒缓2.0”,意思是起步、刹停更柔和,减减那种“点头哈腰”的怪异惯性。

说不定在副驾的小伙伴,这下能睡个安稳觉,车主也少挨点埋怨。

就安全领域来说,这种功能实际用处大——平时用不到,一出事能救命。

此外车门冗余设计也挺有意思,电全断了还能开门,焦灼时刻成了你最后的出路。

记者没说破,但明白人一听,这妥妥多了一份活命的保险。

聊完安全咱来说说续航,新能源时代不聊电池那是不务正业。

这次纯电R7官方号称800V高压架构,最长续航破800公里。

听得人心里直乐呵啊,别说跨城,就是城市“扫街”一周都不慌。

混动车版R7则用上了大容量油电混合系统,标配53.4度大电池,续航直接堆到1673公里,纯电也能跑360公里。

讲真,这续航我不敢妄自评价细节里的技术黑科技有多牛,但有一说一,现在的新能源主流车型只要敢这么明晃晃写在发布会上,基本都“经得起撸”。

菜市场溜一圈、周末露营、周中通勤、偶尔还想去外省浪一把,基本都能满足。

油电混动的出现,也是为了解决用户“既要又要还要”的小算盘:省钱、省心、省时间。

有一说一,这种居家过日子的配置,用户比厂家还精,品牌你不懂他的小算盘那真得白忙活。

再聊聊华为智行官方的成绩单,确实挺敢晒的。

九十万辆累计交付,十四个月蝉联中国车市“均价第一”,还有那些新车几个月动辄破万的交付量。

智界R7发布会暗藏黑科技,“隔窗对讲”能否成智能汽车新风向?-有驾

说到底,咱大多数人选择国产智能汽车,不就是看中靠谱两字嘛。

连华为自己都说了,关键时候要听华为、听用户,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也不拧巴,所有家底全砸到智界品牌,拼的一手all in。

智界R7发布会暗藏黑科技,“隔窗对讲”能否成智能汽车新风向?-有驾

他那句“毫无保留的第一战略优先级”其实意味啥?

说白了,就是押上身家性命,谁敢拦路,周边兄弟品牌都得乖乖让路。

这声势,不亚于一场豪赌。

你品,你细品。

再让厂家把主要资源人力都塞进来,上百亿的砸,几千号工程师拼,这投入不“玩票”,是真的要在市场上搏条命。

别以为车企就是技术宅基因,新时代的品牌人设必须得会整活。

这不请了品牌大使刘亦菲,现场美美点赞,零重力座椅、K歌娱乐、露营供电,这些功能其实在小年轻、城市白领、家庭用户里评价一直不低,不管是真是假,起码现场气氛炒到位了。

不夸不行,现在买车图啥?

就是个舒服,得劲,拉风,能见人,偶像站台的,买了回家都能有话题。

别说,副驾能一躺,智能K歌随时开嗓,别管谁家买了,朋友圈立马要刷个存在感。

还有那极光绿新配色和LOGO的变化,年轻用户完全吃这一套。

新车不光得跑得快,还得颜值在线,时尚感爆棚,讲个品牌故事得像拍偶像剧一样有戏,不然年轻用户怎么会上头?

现在谁还真和营销团队较劲,大家早都买的是情绪价值和体验感罢了。

当然这背后隐隐也透露个行业真相,如今造车光拼硬件不灵,软件、互动、场景体验哪样少了都是减分项。

你能卷得过用户的期待,就能占据一席之地。

说到这,有些老铁肯定要问,功能这么花,定价会不会打水漂?

这次S7起步将近23万,R7差不多25万,带上那么多配色和内饰,三四种轮毂,怎么看都下了血本。

别的不说,这定价对比老传统BBA之流,已经能卡近一半消费人群的脉。

售价出去,有人嫌贵,也一定有人觉得值。

毕竟智能汽车不是便宜的白菜,该砸钱的地方必须舍得砸,该省心的地方也算体贴人心。

有些东西可能看起来“噱头”,但经常一用竟会习惯成自然,回头别家的车没这玩意还真觉得少点啥。

既然说到大环境,那就顺带补一刀汽车市场的洗牌。

华为和奇瑞这么一联手,既有技术爆表的底气,又能稳稳地玩转市场运作。

用“卷中卷”来形容2024年的智能汽车市场,一点都不为过。

还记得以前新车上市只能靠路透小道消息,现在真的是“一键全部直播”,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都被迫进入“象棋残局”互相打擂台。

但智能化、体验感、安全性这三座大山,可不是喊喊口号就有的。

拼到最后,看谁把用户的需求摸得更透。

智界R7和S7这轮升级,算是抓住了用户“怕麻烦、爱新鲜、讲安全、拼续航”的心头好。

也许技术参数不是最惊艳的,但贴合了咱这届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实际,算是难得的真心话品牌行为。

话说回来,这场成都新品发布会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行业风向大变。

老用户在用肉身帮品牌打磨,厂家在用巨资抢位,媒体、明星、技术大拿、场景体验一起下场拉满BGM,本质上还是一场比谁更懂中国用户的“洞察battle”。

智界R7发布会暗藏黑科技,“隔窗对讲”能否成智能汽车新风向?-有驾

至于最后的赢家、功能的实用性,还有没有更炸裂的“黑科技”会冒出来?

还得交给时间来验证。

唠到这里,各位看官,你们觉得,这种“隔窗对讲”以及诸如副驾“零重力”等黑科技,是噱头多点,还是确实值回票价?你更在意科技感,还是更讲究那份稳稳的安全感和真实的居家体验?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