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分牌先亮出来:2比1。
深蓝L07把自家智驾按在替补席,全队换上华为ADS SE,票价还钉在13.59-15.59万元。
重要性不需要解说词,这是把战术板掀桌子重画一遍的级别。
谁先进球、谁丢人,后面慢慢看。
画面跳到地库。
凌晨一点,风贴着墙走,我在一段S型坡道松脚,它自己打灯,读红绿灯,匝道口不犹豫。
像球队突然换来一名能“无球跑死你”的边锋,跑位很勤,脚下不花。
系统弹个提示音,提醒手别离方向盘太久,我笑了一下,往方向盘上点两下,现实把人拉回草根位:能干活,不代表能躺平。
再倒回几个月前,我还在折腾8155那台车机。
能用,慢半拍。
点开导航切音乐,像中场倒脚,球也在,速度就不够脆。
换到骁龙8295和Deepal OS 4.0之后,分屏、语音、并发一起跑,像从被动防守突然改打高位逼抢。
导航、空调、音乐各走各的路,互不抢戏,内置AI像个勤快后腰,总在该出现的地方补位。
车到底盘那一段,我给它找了条烂路。
FSD可变阻尼+HRS液压回弹止动器不喊口号,实打实的干。
减速带过去没了二次弹跳,急刹点头幅度收住,弯中车身像被人按住肩膀,规矩。
后悬铝合金H臂把簧下质量减下去,方向回正的力矩更像人手导回。
纸上谈兵不如脚底回答,这种细节,城市里每天都要用几次。
参数别怕麻烦,扔几条上来。
纯电版电机从185kW提到200kW,CLTC续航从530km拉到660km;增程版给两档电机,175kW和200kW,纯电续航240km,馈电NEDC油耗做到了3.48L/100km,比老款的3.8L压下一截。
这些是基本盘,没烟花,都是得分手。
顺手说个生活向的:纯电只保留右后充电口,还给了前备厢;增程在左后加了加油口,右后依旧是充电口。
周末去山里,前备厢塞露营袋不占后备箱,这种小心思,比十句宣传词更管用。
舒适配置这回动作大。
电动掀背尾门、电动升降后扰流板、前排座椅通风加热、副驾零重力带按摩、智能远近光,全系堆满。
没让你从“丐版”一点点攀升到“高配”,省了比价焦虑。
可变悬架直接做成标配,这一刀切,等于替教练组定了调:别玩虚的,先把基本动作做满。
回到那张战术板。
15万级家用车的常见套路,是空间+能耗+安全当主基调,智驾、可变悬架常被塞进顶配。
深蓝L07转身去抱华为乾崑智驾ADS SE,自动变道、匝道自动进出、交通灯识别、自动代客泊车这些关键动作,入场即上。
敢不敢开是人心事,会不会开是系统事,两个都不轻松。
城区复杂路口、临时施工、窄路会车,这些才是高压球,得交给时间和OTA去啃。
我认这一步是“进攻性选择”。
和手机行业很像,很多品牌从自研全栈转向抱生态,把体验先拉到线以上,把坑交给巨头去填。
好处是见效快,难处在后头——自研节奏要跟着授权、供货、测试节点跳舞。
打个比方,外援射手来了,球队就别天天吊中锋了,传控、反抢、站位,全队都得跟上。
这就是灵魂问题,不热闹,最关键。
插个生活场景,接地线拉下来。
朋友每天通勤40公里,周末探亲,高速居多。
他问我增程还是纯电。
我让他先回答两个问题:家里能不能装桩,单位能不能摸鱼充电。
增程版240km纯电区间,工作日两三天一充,长途吃3.48L/100km,不焦虑;纯电660km,假期硬杠一趟没事,前备厢更像个移动储物箱。
买车没什么浪漫,算账而已。
再看智舱的细枝末节。
Deepal OS 4.0上8295的那种“不卡壳”的畅快,在路口开口的一瞬间最明显。
连续口令不打断,语音识别不装腔作势。
副驾把零重力一开,腿托升起,我心里那句“好家伙”自己蹦出来。
开久了就知道,这不是噱头,腰不疼是真的福利。
把“能打吗”的问题展开说透。
这个价位里,能把华为ADS SE、骁龙8295、FSD+HRS悬架、舒适配置全员拉到“全系标配”的,不多见。
你要非找短板,我会盯着三个坑:城区高阶NOA的覆盖细节,复杂工况的容错,OTA节奏的真实频率。
论坛里一条“误判视频”掀起的波浪,往往比发布会长图有杀伤力。
网友像放大镜,专盯芝麻不看西瓜,这个行业谁都躲不过。
历史视角拉一下。
过去两年,智驾从“可有可无”变成“要拿得出”。
从蔚来小鹏猛堆感知,到一票新车排队上8295、8295 Pro,大家都在学同一道题:把可用性做成默认选项。
深蓝L07这次把“默认”拔高一步,像是一脚把门槛垫起来。
从研发到量产,这可不只是联名款的浪漫,背后是资源调度、供应链节奏、质量守门的硬仗。
情绪这会儿该起伏一下。
换外援很爽,丢主场也会慌。
自研沉淀被稀释,品牌辨识度会不会被生态标签盖过去?
我偏爱那些“老派基本功”:底盘调校、NVH、能耗曲线稳定性、售后响应速度。
华丽的进攻是新闻,稳定的退防是积分。
这车在烂路、在连续弯里给到的那股“稳”,让我愿意把球权多交它两分钟。
再放一段夜路片段。
我把音乐关了,听胎噪,风过A柱的那点缝隙声没有恼人频点。
自适应远近光在四环某段路口替我“眨眼”,行人回头,我也没紧张。
细节堆起来,才是所谓“好开”。
也提醒一句,自动变道再聪明,隔壁车道有人玩手机,它可读不出心思,眼睛还是要看。
该给你们扔个互动球了。
你更愿意要660km的纯电长刀,还是要240km纯电+低油耗的增程万金油?
你住的地库有没有桩,你跑的路线红绿灯是不是密集,你对“外援智驾”的信任从0到100能给几分?
评论区走一个,我也想看看大家的战术板怎么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