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

这轮新能源车的牌桌,又被翻了一回。

说白了,“蔚小理”的座次现在更像是“小理蔚”,暂时第一把交椅落在了小鹏。

可别急着敲锤,说是长期王者还早,眼下只是阶段性领先。

据素材所载数据,小鹏在市值和交付双线拉升,气势正猛。

但新能源这行变数大,谁笑到最后,得看耐力和执行力。

先把盘面掰开看。

据素材所载数据,2025年11月10日美股收盘,小鹏汽车股价大涨16.15%,最新市值248.22亿美元。

据素材所载数据,11日港股收盘,小鹏汽车股价大涨17.93%,报108.500港元/股,市值2072亿港元。

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有驾

这个港股市值数,直接超过了吉利汽车的1833亿港元。

同一时间,理想汽车的最新市值为1608亿港元,蔚来为1353亿港元。

从市值的投票器角度看,投资者这会儿把更多筹码推给了小鹏。

“小鹏汽车大涨超16%”还上了微博热搜,话题热得烫手。

市场情绪这种风向,短期会助推趋势,但也会反噬过度乐观。

这点别忘了。

再看交付这条线,数据更有说服力。

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有驾

据素材所载数据,今年10月,小鹏交付新车42013台,同比增加76%,环比增长1%。

单月交付创历史新高,并且已经连续两个月站在4万台以上的台阶。

蔚来在10月交付40397辆,同比增长92.6%,也创下了新的月度纪录。

理想当月交付31767辆。

就最新单月交付的座次,小鹏压在“蔚小理”队列的首位。

交付是检验生产与需求的硬指标,至少说明产销链条的节奏在变好。

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有驾

当然,单月高峰走得稳不稳,需要看后面两到三个季度的回头率与新增订单质量。

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有驾

素材未提供相关信息,暂且按下不表。

为什么资本市场对小鹏的态度忽然变得热情?

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有驾

很明显,催化剂来自那位能走猫步的人形机器人。

在小鹏科技日上,小鹏一次性抖出“四件套”,包括第二代VLA大模型、Robotaxi、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汇天飞行汽车。

“物理AI”四连击,主角是IRON。

这位机器人迈着优雅的步伐上台,动作流畅到让人怀疑视频里另有其人。

何小鹏在现场说,为了走得轻盈、姿态好看,过去七年做过无数努力。

话一出口,质疑就来了,网友逐帧扒细节,说衣服褶皱自然,臀部像有人体肌肉起伏。

还有人拿出慢速播放,说能看见脚尖翘起、重心转移,不像“死板”的机器。

这波讨论越吵越热,逼得何小鹏直接“扒衣”自证。

视频里,他让机器人先走几步,再扒开外衣,露出白色背板和孔洞设计,红灯在里面闪个不停。

他还补了一刀,拿出零下10度的运行场景,强调真人在这种环境不可能裸皮工作那么久。

这一下,有关“真假人”的争议基本被打住。

有网友说,当你怀疑里面是人时,小鹏就赢了,这话虽有点俏皮,但市场传播效应确实拉满。

IRON到底有什么硬货?

据素材所载信息,这代人形机器人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搭载3颗图灵芯片和物理世界大模型。

它还做了仿人的脊椎、仿生肌肉,柔性皮肤全包覆,并且支持不同身材体型定制。

全固态电池的好处,被描述为轻量化、超高能量密度与安全,为长续航和复杂环境下的运行提供保障。

何小鹏提到,机器人项目七年前就启动,目标是在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的高阶人形机器人。

同时计划开放IRON的SDK,和全球开发者共建人形机器人应用生态。

这套叙事很完整,技术路线、产业化时间点、生态合作一个不少。

市场最吃这套,故事有想象空间,时间表也清晰。

据素材消息,多家头部机构如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花旗、中金公司发布报告强推小鹏。

这类背书对短期估值弹性是强力助燃。

据高盛最新调研报告口径,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供应商已经开走“产能先行”策略,国内外都在积极规划产能。

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有驾

据该报告的时间预期,潜在的大规模量产的爆发点或在2026年下半年。

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有驾

这和何小鹏给出的目标时间基本同频。

故事讲得顺了,市场就容易兴奋。

别忽略燃油补能的那条线。

据素材所载信息,小鹏X9超级增程已经开启预售。

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有驾

何小鹏表态,小鹏不只是纯电车公司。

这意味着业务横向铺开,从电动智能向更广的“出行+机器人”体系延展。

好处是抗风险更强,坏处是管理半径更大,打法更复杂。

素材未提供具体预售数据,现实反馈还需要再观察。

风险这块,得摆在台面上。

据素材所载信息,小鹏目前仍处亏损状态。

公司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有望实现盈利。

这是一条时间线,也是一条压力线。

新业务要实现全面商业化和技术普及,还得跨过一堆技术与场景的门槛。

人形机器人从惊艳到落地,中间夹着制造、成本、算法、应用生态四座大山。

增程产品同样面对众多对手,竞争环境不算温柔。

资本市场今天给掌声,明天也会计较报表。

盈利兑现,才是最后一公里。

把镜头挪到理想。

今年理想i8是李想押注的重锤,前期预热做得很足。

他本人各种出镜,甚至坐着i8在苏超比赛亮相,还上了央视《对话》。

李想曾说i8在纯电六座SUV市场“无对手”。

结果上市后没有公布大定数量,引发市场怀疑“遇冷”。

还因为一段与乘龙卡车的对撞测试视频陷入舆论争议。

2025年的六座纯电赛道,问界M8、领克900、特斯拉Model Y L都上阵,强敌不少。

除此之外,还有更棘手的事。

上海理想MEGA无故起火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据素材所载信息,理想在10月31日就事故道歉,并公告自2025年11月7日起召回生产日期从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的理想MEGA 2024款,共计11411辆。

这对品牌信任是一次考验,对现金流和维修保障也是硬压力。

具体财务影响,素材未提供相关信息。

再看看蔚来。

李斌今年给自己立了个目标,四季度实现盈利。

他说,“对于现在的蔚来而言,活下去是最重要的”。

产品侧,全新ES8在列,乐道L90成为爆款。

关于盈利,他表示今年销量和毛利率都不错,比原来的车要好。

四季度没有新车,没有NIO Day,花钱的事第三季度都搞完了,所以都有机会。

他还打趣,“调门也不能搞太高,大家如果每年还想见我,就多帮卖点车吧,哈哈”。

这一番话很接地气,底层逻辑是收支平衡往前挪,节流叠加提效。

但具体毛利率数字、费用结构细项,素材未提供相关信息。

三家就像三路诸侯,各自打自己的仗。

小鹏靠技术叙事带动估值弹性,交付数据也给力。

理想则要在新品与质量口碑之间,重新稳住阵脚。

蔚来把目标锁在四季度盈利,把大花销往前挪,争取一个“轻装上阵”的尾声。

你细品,这其实是一场关于“兑现”的比赛。

谁能把故事落到报表,谁能把交付变成现金流,谁就能加快正循环。

新能源行业换挡频繁,技术更新像迭代手机,消费者也更加挑剔。

今天的领先,明天可能只是平均线。

所以别把“市值第一”和“交付第一”看成终局,它们更像是阶段成绩单。

回到核心判断。

现在的“小理蔚”,是被现实数据推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的口号。

据素材所载数据,市值与交付双第一的小鹏,确实拿到了舞台中央的聚光灯。

但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样站在台上,商业化节奏、盈利节点、对手压力都没退场。

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有驾

理想要解决产品口碑与质量事件的后劲问题,市场竞争更是雪上加霜。

蔚来要在四季度扭亏的路上稳住销售与费用,少花冤枉钱,多做有效投入。

新能源的胜负,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更像长跑里的配速管理。

谁能长时间保持技术迭代、成本控制、服务体验的平衡,谁就有资格把“第一”挂在门口久一点。

最后给几个提醒。

市值是情绪与预期的综合体,既会夸大喜,也会放大忧。

交付是硬指标,但更硬的是交付背后的利润质量。

机器人这条赛道很性感,但从性感到挣钱还有不少路要走。

增程与纯电的选择,不是非黑即白,更像是针对不同场景的工具题。

不必神话某一家,也不必唱衰某一家,盯住数据与兑现节点更靠谱。

互动时间到了。

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有驾

你怎么看人形机器人在2026年下半年“量产爆发点”的预期,觉得小鹏的时间表稳不稳?

如果小鹏估计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那么在你心里决定成败的关键变量是交付、成本,还是生态落地?

小鹏市值交付暂领跑,理想召回承压,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有驾

欢迎说说你的判断和操作取向,聊聊结构性盈利的质量感。

信息基于网络数据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