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号那天,发生了点事。国家公告说,旧国标电动车的3C认证全部要注销。简单点说,就是那些已经拿到牌、还在路上跑的车,从那个日子开始,就失效啦。
我其实一开始没多在意,觉得也就注销个证书。哪知道,带来的后果还挺大——对经销商、对消费者,甚至是对那些平时骑车出行的普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先说经销商。大部分厂家存货其实都在提前应对这个变局。很多还剩下点库存的,干脆趁着还能销售,把车提前上牌、贴上新标,稍微调一下价格。这一圈操作下来,存量车其实新车味重得很,有点像二手车,但其实还都算新车。反而,旧国标车里那些束缚多的限制,比如速度、重量,只要过了新标准,好像反而更自由点。敢说,这欧洲那种封闭的限制,还真让一些欧洲车迷觉得舒服。
我还翻了下笔记,发现很多老国标车既然还能在市场待着,甚至价格还低点,客户还挺喜欢买。特别是在二线城市,很多人其实对速度没啥高要求,也不需要上高速,能骑就行。这让我想到——一部分移民,骑上新国标的自行车,因为觉得新规意味着安全,但也有人说,实际上,速度限制太死,那些追求激情、偶尔想快点儿跑一下的,没路走。
但说到底嘛,政策制定者觉得,电动自行车就该满足最后几公里的代步需求。人家说了,它得走非机动车道,不能太快——对,好像也没错。毕竟城市中的事故,一大部分和速度有关。你空间越大,跑得越快,开车的司机也就越紧张。
接下来,讲点身边的事。我有个朋友,喜欢骑电动车上下班,他觉得新国标的限制,太扫兴了。去年,他还搞了一台改装的黑车,速度能到哪儿去?大概60左右吧。结果,警察盯着他,朋友圈里有人调侃你这是要闹哪样?他只好赔笑说:毕竟,图个快。
他那台改装版,就是一辆普通的老车,速度比原厂标配又快了几倍。说实在话,我也觉得,速度限制太死,这种非机动车,搞得像个笼子。
但是,我刚才翻了一下相册,看到那辆车,车身上那几条贴纸,很多是特意去改装车行贴上的。其实改装的难度没想象中大,但官方规定一出来,不还得乖乖回去手动拆;我猜测,像我朋友这样折腾车的人,心里其实挺不爽的。毕竟,自己花大价钱买的车,改一改就成非法。
但,嗯,也要承认,政策其实也考虑到了安全。很多专业司机都说,速度太快的电动车,碰到行人、车子,出事风险大。你想,骑着车,突然一加速,刹车不及时,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在城市里,突然加速冲刺,别说别人怕不怕,我自己都觉得心跳加快几分。
可是你要说,这样一刀切,掉个老国标的证书,限速又没考虑到个别逆反者,是不是太片面了?比如说,边远地区、乡村,很多电动车都是带货、家务、接娃用的。那些人,真不需要啥高速、超重,行驶安全第一,但这政策一出,他们就被绑死了。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应该让摩托车也回来?我知道,这事很敏感。想想那些上班族,每天骑个摩托,能够比电动车跑得快、稳定得多。难道他们就得买车开?城市里买车,除了贵点,停车还麻烦,限号、压着头。
我还记得,有个大城市的朋友跟我说,他骑摩托每天上下班,不仅省钱,还快。结果,逼不得已,他自己偷偷改装,就差没把速度拉到80。后来被交警盯上了,那场面,几天后就退役了。
我刚才翻了个朋友圈,有个养车的人,发了句:要不是限制电动车,我早就买一台摩托,载着家人去郊游。这事我一直在猜测:不管政策怎么变,总有人暗中寻找出路。
你说,把电动车放开共享平台,像共享单车那种,可能也不错。只那个增长点没法说清,谁能保证,骑得安全?如果摩托车能享路权,又会不会带来新的堵车炸弹?
未来的出行,还有没有可能,变得更加多样?或者,我们还得等一等。对了,偷偷问一句,你觉得,城市到底需要限制,还是应该解放?有没有那种反政策的想法,也许,和我一样。
总的来讲,政策的目标,当然是为了安全和秩序。日常出行,本来就是各种需求的拼盘。我们会不会,有一天真能看到,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都能共存,互不干涉?或者,别说那个了,旁边那辆用改装配件的电动车,一开就是一百多公里/小时,你会不会心跳加速?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