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车企圈,不少品牌都在往多挡位 AT 上凑,8AT 刚成主流,9AT 就跟着冒头,好像挡位数量成了 “高级感” 的硬指标。
但马自达偏不,不管是卖得火的马 3 昂克赛拉,还是 SUV 车型 CX-5,依旧挂着 6AT 变速箱,这事你没琢磨过吗?
难道马自达真的 “跟不上趟” 了?
其实不是,这里面的门道,比单纯堆挡位要深多了。
首先得说马自达的 「创驰蓝天动力总成」,这东西不是随便凑个发动机加变速箱就行的。
你知道吗?
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汽油发动机,压缩比能做到 13:1,这种高压缩比设计,对动力传递的精准度要求特别高 ... 早一点换挡、晚一点换挡,都会影响动力输出的平顺性,甚至油耗。
而它家的 6AT,不是市场上随便买的通用款,是跟着创驰蓝天技术一起调校了好几年的,比如什么时候升挡能压住发动机的高扭矩,什么时候降挡能快速响应油门,这些都是经过无数次路试磨出来的。
要是换成 8AT 或者 9AT,哪怕是采埃孚、爱信的现成产品,也得重新拆了调校,不光耗时,还不一定能达到现在的匹配度。
你想,要是换了 8AT,结果换挡逻辑跟不上发动机的节奏,踩油门的时候变速箱 “犹豫” 一下,马自达一直吹的 「人马一体」 不就成了空话?
再说 可靠性,这是马自达用户最在意的点之一。
我身边有个开阿特兹的朋友,车开了快 8 年,跑了快 15 万公里,变速箱除了换过两次油,没出过任何毛病。
你再看市面上一些用 8AT、9AT 的车型,虽然新技术听起来唬人,但有些车型才开两三年,就有车主反映低速换挡顿挫、高速巡航时挡位切换频繁的问题。
不是说多挡位 AT 不好,而是挡位越多,内部的行星齿轮组、离合器片就越复杂,理论上出故障的概率也会增加。
马自达的 6AT 经过这么多年市场验证,故障率有多低,老车主心里都有数 ... 买马自达的人,很多不是追求 “最新技术”,而是想要一台开着省心、用着靠谱的车,要是为了换 8AT 牺牲可靠性,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还有 成本的问题,别觉得车企换个变速箱只是 “换个零件” 那么简单。
8AT、9AT 的采购成本,比 6AT 高不少,要是马自达把旗下车型的 6AT 都换成 8AT,车价肯定得涨 ... 就拿马 3 来说,现在入门版不到 12 万,要是换了 8AT,说不定得贵个 1 万 5 到 2 万。
你觉得这个价格区间的消费者,会愿意为了多两个挡位多花钱吗?
不一定。
而且马自达本身就不是豪华品牌,主打的是 “性价比 + 驾驶乐趣”,要是车价涨了,反而会失去一部分核心用户。
那些用 8AT 的车型,要么是 BBA 这种豪华品牌,能把成本摊到品牌溢价里;
要么是 20 万以上 的中型车,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没那么高。
马自达要是硬凑这个热闹,反而会让自己的定位变得尴尬。
另外,很多人觉得 “挡位越多越省油”,其实这是个误区。
省油与否,不光看挡位数量,看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和与发动机的匹配度。
马自达的 6AT,传动效率能做到 90% 以上,再加上它家发动机的高压缩比,实际油耗并不比同级别用 8AT 的车型高。
比如跑高速,马 3 1.5L 的车型,时速 120 公里 时转速大概在 2200 转 左右;
而有些用 8AT 的 1.5T 车型,转速也就 2000 转 上下,油耗差不了半个油。
但市区堵车的时候,8AT 因为挡位多,反而可能频繁在 7 挡、8 挡 之间切换,油耗甚至比 6AT 还高。
所以对马自达来说,既然 6AT 能满足油耗需求,又何必花大价钱换 8AT?
当然了,也有人说 “马自达太固执,不懂随大流”。
但你仔细想想,这些年马自达什么时候跟着别人瞎卷过?
别人都在搞大屏、搞智能座舱的时候,马自达依旧把中控屏做得不大,还坚持把 物理按键 保留着 ... 因为它觉得 “开车的时候,按键比触屏安全,不用低头找图标”;
别人都在搞 7 座 SUV 的时候,马自达的 CX-5、CX-50 依旧坚持 5 座,因为它觉得 “5 座能把后排空间做得舒服,没必要为了多两个座位牺牲乘坐体验”。
这种 “不随大流” 的性格,放在变速箱上也一样 ... 它不是不懂 8AT、9AT 的技术,而是清楚自己的用户需要什么,自己的技术路线该怎么走。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