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06销量惨淡,员工揭表演式工作,产品定位太盲目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让人琢磨不透的事儿,就是东风纳米这个品牌。

你要是刷短视频,可能会看到他们家热闹非凡的直播间,主播们热情高涨,一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恨不得把车夸出花来。

不光是专业主播,连公司的副总监级别领导都纷纷开了个人账号,亲自下场带货,搞得那叫一个全员营销,声势浩大。

按理说,这么大的阵仗,花这么多力气,新车上市不得卖爆了?

纳米06销量惨淡,员工揭表演式工作,产品定位太盲目-有驾

可现实却狠狠给了一巴掌。

他们家被寄予厚望的年度新车——纳米06,上市快一个月,大定订单才勉强凑够6000台,到了6月份实际交到用户手里的,只有区区1600台。

进入7月,情况也没好转,每周的销量就在两三百辆徘徊,一个月算下来,连2000台的门槛都没摸到。

这成绩,在现在这个新能源车市场,说句平平无奇都算是客气了。

这就让人纳闷了,东风纳米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

劲儿都使到天上去了,怎么车就是卖不动呢?

这里面的门道,还真得好好说道说道。

要弄明白这事,得先听听公司内部员工怎么说。

纳米06销量惨淡,员工揭表演式工作,产品定位太盲目-有驾

有员工就私下里吐槽,公司现在盛行一种叫“表演式工作”的风气。

就拿搞直播这事来说,出发点好像就不是为了把车卖给消费者,而是为了演一场戏给领导看,证明“我们很努力”。

比如直播要讲什么,短视频要拍什么,往往不是看市场数据,不是分析用户喜欢什么,而是某个领导刷手机时偶然看到个有意思的东西,觉得不错,就拍板让下面照着做,完全不管这东西跟自家品牌搭不搭边。

而专业团队辛辛苦苦做的用户调研和策划方案,提上去三番五次被否定。

这么一来,搞出来的营销内容自然就脱离了实际,变成了自说自话,用户看了也觉得莫名其妙。

更离谱的是,为了让数据好看,直播间和短视频的评论区里,乌泱泱全是内部员工在刷屏互动,什么“领导讲得真好”、“必须支持”、“这车太棒了”,搞得热火朝天。

可真正的用户想问点实际问题,声音早就被这些“自己人”的喝彩声给淹没了。

管理层看着后台蹭蹭上涨的互动量,心满意足,觉得宣传效果拔群,可这都是虚假的繁荣。

纳米06销量惨淡,员工揭表演式工作,产品定位太盲目-有驾

有员工透露,他们线上宣传引流到店的真实转化率,低到只有惊人的0.1%。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一千个人在网上看了你的宣传,最后只有一个人可能真的走进店里看车。

这种只为向上汇报、只为让领导高兴的工作方式,把市场和用户当成了摆设,结果就是营销费用花出去了,却像是往水里撒盐,连个响儿都听不见,白白错过了新车上市最宝贵的黄金时期。

当然,营销上的混乱还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出在了产品定位上,可以说从根子上就想偏了。

纳米06官方给自己的定位是“国民智趣纯电SUV”,主打一个叫“轻户外”的概念。

你看它的宣传材料,全是俊男靓女开着车去郊外、去露营的画面,还特别强调它那个可以上下对开的“天地尾门”,好像买了这台车,生活就只剩下诗和远方,天天都能去野餐烧烤看星星。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美好,但它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是一台十万块钱左右的纯电小型SUV。

纳米06销量惨淡,员工揭表演式工作,产品定位太盲目-有驾

咱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会花十万块钱买这种车的,主要是些什么人?

大概率是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或者是城市里的普通家庭,他们买车最主要的需求是什么?

是每天上下班通勤,是周末去超市买菜,是接送孩子上学。

他们最关心的是这车省不省钱,在拥挤的城市里好不好开、好不好停,安不安全,够不够实用。

你跟一个每天都在为找停车位而烦恼的上班族,大谈特谈什么“躺平大床”和“户外露营”,他只会觉得你没搞清楚状况。

一位内部员工就直言不讳地说:“公司内部根本就没搞明白,买这个价位小车的用户,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种定位和营销的错位,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那些真正需要一台城市代步车的潜在客户,一看你这又是露营又是户外的架势,可能会觉得这车不适合自己,直接就从购车清单里划掉了。

而另一部分被你“诗和远方”的宣传吸引来的用户,真到店里一看,发现这车除了那个尾门有点新意,其他方面,比如续航、智能配置,跟自己想象中的“全能座驾”差距还挺大,自然也不会掏钱。

纳米06销量惨淡,员工揭表演式工作,产品定位太盲目-有驾

结果就是两头不讨好,想买的人觉得不合适,被吸引来的人又觉得不满意,销量自然就上不去了。

最后,咱们把纳米06拉出来跟它的头号对手——比亚迪元UP,真刀真枪地比一比,看看产品力到底差在哪儿。

在东风纳米内部,元UP就是他们明确要挑战的目标。

两款车价格差不多,尺寸也差不多,目标客户也高度重合。

可人家的销量节节攀升,你却在原地踏步,这里面除了比亚迪品牌影响力更大之外,最核心的差距还是在产品本身。

我们就拿价格最接近的两个高配车型来对比,元UP卖10.98万,纳米06卖10.99万,价格就差一百块钱。

但是在智能驾驶辅助的硬件上,差距就大了。

元UP前面有三个感知雷达,纳米06只有两个;元UP有五个毫米波雷达,纳米06一个都没有;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的数量,元UP都是12个,而纳米06分别只有7个和5个。

纳米06销量惨淡,员工揭表演式工作,产品定位太盲目-有驾

这些硬件上的差距,直接决定了车辆在复杂城市路况下的辅助驾驶能力和安全性,消费者稍微懂点行,一看这配置单,心里就有数了。

再看一些特别实用的配置。

元UP比纳米06多了什么?

哨兵模式和内置行车记录仪。

这两样东西,对于在老旧小区、路边随便停车的城市用户来说,简直是“护身符”。

哨兵模式可以在你停车后,持续监控周围环境,防止车辆被剐蹭或者恶意破坏。

内置行车记录仪就更不用说了,省去了后期自己加装的麻烦,万一出点小事故,还能提供证据。

这些都是在日常用车中能实实在在解决痛点的功能。

纳米06销量惨淡,员工揭表演式工作,产品定位太盲目-有驾

相比之下,纳米06宣传的“天地尾门”,一年又能用上几次呢?

为了一个不常用的噱头,舍弃了这些每天都能用得上的实用安全配置,这笔账,消费者算得比谁都清楚。

更不用说在智能座舱方面,元UP的语音控制更智能,支持5G网络,手机APP远程控制功能也更丰富。

这么一对比下来,结论就很清晰了。

除了在车内空间上可能略有优势,纳米06在核心产品力上,几乎被同价位的元UP全面超越。

它所缺失的那些配置,恰恰是这个级别消费者最关心、最需要的东西。

作为一个挑战者,你没有拿出比对手更强的实力,甚至在很多关键地方还明显不如对手,又怎么能指望消费者放弃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品牌,来选择你呢?

如今,东风集团内部也进行了大的战略调整,新成立了奕派汽车科技公司,而东风纳米则被划归到了这个新公司下面,成了一个子品牌序列。

这一变化,让纳米的未来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其实,小型电动车市场并非没有前途,看看比亚迪的海鸥、吉利熊猫mini,都卖得风生水起。

这说明市场空间是足够大的,不是市场出了问题,而是纳米自己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思路上出了问题。

如果不能从这种“表演给领导看”和“想当然”的怪圈里走出来,真正沉下心去研究用户,搞清楚大家到底需要一台什么样的车,那么不管它的组织架构怎么变,归属于哪个公司,想摆脱失意的局面,恐怕依然是道阻且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