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车位上的45毫米:朗逸车主看了三分钟新帝豪,回家连夜查了退车政策

洗车位上的45毫米:朗逸车主看了三分钟新帝豪,回家连夜查了退车政策

销售让我地板油试试那台1.5T,结果1400转就感觉一股劲儿顶上来,方向盘都微微一震。我下意识看了眼仪表盘——290牛米扭矩全开,整个人被按在座椅上。开了三年朗逸1.5L自吸,从没体验过这种推背感。更让我不安的是,这台顶配卖10.49万,我那台当年落地13万多。

回到家翻购车合同,犹豫要不要给4S店打电话。

车宽差了45mm,停一块儿像两代人

上周末洗车,隔壁位停进来一台橙色新帝豪。我正擦着自己那台朗逸,两车一对比,心里咯噔一下。不是颜色问题,是整个车的姿态不一样——人家1885mm车宽,趴在地上那股劲儿,我这1840mm站得笔直,像个穿深色西装去参加同学会的中年人。

洗车位上的45毫米:朗逸车主看了三分钟新帝豪,回家连夜查了退车政策-有驾

引擎盖压得特别低,腰线也比我这台下沉一截。后来听修车师傅说,吉利为了降风阻,工程师在风洞里待了大半年,把系数做到0.27。我那台0.32,高速跑起来风噪明显大一圈,油耗也高个零点几升。以前觉得宽体低趴是年轻人玩的花活儿,现在才明白,这玩意儿跟底盘稳定性、油耗经济性都有关系。

那台发动机,踩油门的逻辑变了

试驾时最大的感受是动力响应快。我平时开朗逸,起步得踩到2000转以上才有点力气,新帝豪1400转扭矩就全部释放了。销售说这发动机用了350bar高压直喷系统,燃油雾化颗粒小于10微米,烧得又快又干净。

变速箱也出乎意料。国产双离合我一直有顾虑,总觉得低速会顿挫。这次连续几个红绿灯起步,换挡平顺得几乎察觉不到。后来了解到这台7速湿式双离合换挡时间0.2秒,离合器片做过30万公里耐久测试,磨损量才零点几毫米。按家用车一年跑两万公里算,十五年都不用管。

高速上有个细节印象深刻:松油门滑行时,能明显感觉发动机跟传动系统断开了,转速直接掉到750转怠速。这套滑行启停系统据说能省不少油,实测下来综合油耗5.8升,比我那台低一升多。

洗车位上的45毫米:朗逸车主看了三分钟新帝豪,回家连夜查了退车政策-有驾

轴距加了85mm,岳父坐后排不皱眉了

我那台朗逸轴距2670,后排空间只能说够用。新帝豪做到2755,多出来的85毫米全给了后排腿部。我自己一米七八,坐进去膝盖离前座椅还有两拳多距离,这要是接送家里老人,起码不会被说“车太挤”。

坐垫长度也比朗逸长,大腿承托感明显好一截。靠背角度稍微后倾,半躺着挺舒服。地台中央凸起只有一指多高,中间坐人脚能放平,不用岔着腿。

后备厢520升容积,开口够宽。上个月陪朋友搬家,两个28寸箱子横着放,还能再塞个登机箱。我那台朗逸每次装东西都得斜着塞,总感觉差口气。

车机这块儿,合资真跟不上了

坐进驾驶舱,那块14.6英寸屏幕亮度够高,大太阳底下也不反光。用的Flyme Auto系统,操作逻辑跟手机差不多,导航、音乐、车控都做成桌面小组件,点一下就进去,不用翻三层菜单。

洗车位上的45毫米:朗逸车主看了三分钟新帝豪,回家连夜查了退车政策-有驾

语音助手挺聪明,能听懂“打开seat ventilation”这种中英混搭,我试了几次,识别率比朗逸那套好太多。后排USB-C口支持60瓦快充,笔记本、平板都能补电,这个配置朗逸高配都没给。

车机还能跟家里智能家居联动,快到家时语音说一句“打开客厅空调”,美的、海尔、小米的设备都能控制。这些小功能看着不起眼,用习惯了就回不去。

安全配置没缩水,该给的都给了

顶配车型L2级智驾配齐了,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交通标识识别都有。跑高速设定好速度,方向盘会自己微调,跟车距离保持得挺稳,不会一脚油门一脚刹车让人晕。

AEB行人识别速度上限60公里/小时,在同价位算厚道。销售演示了一次“鬼探头”场景,45公里时速能刹停,碰撞预警和主动制动双保险,新手把油门当刹车也能被系统拉回来。

洗车位上的45毫米:朗逸车主看了三分钟新帝豪,回家连夜查了退车政策-有驾

车身结构用了29%的1500兆帕热成型钢,A柱B柱强度接近B级车标准。前后防撞梁也没偷工减料,前面用7系铝,后面用高强钢,低速追尾维修成本不会吓人。

油耗比混动只多一升,账能算明白

实际跑下来市区综合油耗六点多,高速能做到五升出头。按现在92号油价7.6元算,每公里不到五毛钱。虽然比混动车型高一升左右,但省下的购车成本够加好几年油,这笔账不难算。

48伏BSG电机启停响应快,红绿灯起步几乎没延迟。智能能量管理能提前识别前方红绿灯,松油门就开始滑行减速,整个过程挺自然,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10.49万顶配,把合资价格体系冲散了

洗车位上的45毫米:朗逸车主看了三分钟新帝豪,回家连夜查了退车政策-有驾

矩阵LED大灯、全景天窗、360影像、L2智驾、14.6英寸车机,这些配置全给齐,顶配卖10.49万。横向对比朗逸1.5L自动舒适版12.49万,配置少十几项;轩逸1.6L CVT豪华版13.39万,动力还弱一截。

这个定价直接把合资品牌的价格锚点往下拽了两万。不是说合资车不好,而是性价比这杆秤,现在真的倾斜得有点明显。

开了三年合资车,没想到国产车能做到这个水准。预算十万出头的话,大概率我会再去店里坐坐,好好掂量掂量。毕竟买车这事儿,账面数据是一方面,实际开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你们觉得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