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亚迪的一条促销消息,直接把车圈炸开了锅!
从 5 月 23 日开始,比亚迪王朝网、海洋网两大系列 22 款智驾版车型集体降价,最高优惠直接干到 5.3 万元。
比如海豹 07 智驾版一口气从 15 万 + 跌到 10.28 万,海鸥活力版一口价 5.58 万,连比亚迪的“销量扛把子”秦 PLUS DM - i 都低至 6.38 万起。
这已经不是比亚迪第一次“放大招”了——从今年 3 月底开始,它连续 3 个月搞限时补贴,车型从 10 款扩大到 22 款,优惠力度一次比一次狠。
为啥这么拼?
因为比亚迪今年的销量目标定在 550 万辆,但前 4 个月只卖了138万辆,压力全写在了账本上。
看到这儿,不少网友坐不住了。
有人说:“前两年还觉得比亚迪是国货之光,现在怎么越看越像价格屠夫?”
也有人拍手叫好:“管它卷不卷,老百姓能省5万块钱不香吗?”
说实话,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挺矛盾的。
先说“真香”的一面:比亚迪这波降价,确实让很多家庭圆了“买车梦”。
比如同事小李,年初看中海豹06 DM - i,但15万的价格让他犹豫了半年。
结果这次促销直接砍到10万出头,他立马刷卡提车,嘴里念叨着“省下的钱够孩子上两年幼儿园”。
再比如刚毕业的小王,预算只有6万,本来只能看二手燃油车,现在直接开走秦 PLUS DM - i 新车,逢人就夸“国产车真争气”。
这种“用技术换低价”的策略,本质上是在给老百姓发福利。
但另一面,有担忧的声音也不少:有车友吐槽:“比亚迪这么卷,其它国产车还活不活了?”
毕竟像吉利、长安这些品牌,今年也在咬牙跟降价,但补贴力度远不如比亚迪。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以价换量”会不会变成恶性循环?
比如某论坛上有人爆料:“降价后的海鸥电池缩水,续航打折”;还有4S店销售私下说:“现在卖一辆车的利润,还不够付房租。”
如果车企只顾着冲销量,却丢了质量和服务,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不过,我倒觉得比亚迪这步棋下得“狠”却 “聪明”。
为什么?
第一,它手里有“技术牌”—自家的刀片电池、DM - i 混动系统成本越压越低, 降价有底气;第二, 海外市场成了新战场, 前4个月海外销量翻倍,80万辆的目标指日可待。
说白了,比亚迪敢这么玩,是因为它早就不是 “国产小弟”,而是和特斯拉掰手腕的全球玩家。
说到底,比亚迪的 “降价狂欢” 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中国新能源车 的崛起,也是市场竞争 的残酷。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可以开上便宜又好用 的车当然是好事,但更希望汽车企业们别光顾着打价格战,把核心技术、售后保障也跟上。
毕竟谁都不愿意看到 “买 car 一时爽 , 修 car 火葬场 ” 的场面。
如果你也关心国产車未来 ,或者正纠结 “要不要趁 降價入手”,欢迎 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点赞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国产汽车机会与挑战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