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行业变革的新引擎,真的要来了!
长安汽车对外宣布,计划于2026年完成固态电池在车辆上的装车验证工作,到了2027年,便会逐步将全固态电池投入量产。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与比亚迪这两大锂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也不约而同地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锁定在了2027年。
为何众多行业巨头纷纷瞄准2027年这一关键节点呢?这背后其实有着两方面的迫切因素在推动。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如今已步入高渗透率阶段。回顾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成绩斐然,达到了1286.6万辆,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高达35.5%,市场渗透率更是攀升至40.9%。进入2025年4月,这一渗透率进一步上扬,达到了47.3%。但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在如此高的渗透率基础上,若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难度着实不小。不过,技术迭代向来是推动行业扩容的有力武器。就像光伏电池领域,从P型技术向N型技术的成功渗透,极大地推动了行业发展。同理,固态电池若能顺利实现量产,也极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再次腾飞的关键。
另一方面,低空经济与机器人产业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5年1 - 4月,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大幅增长,达到了9217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高达234.92%。与此同时,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也在蓬勃发展,预计到2027年,其产业规模将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在接下来的4年里,复合增速预计约为57%,产业化进程明显提速。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例,其在垂直飞行时所需的动力,是在地面行驶时的10 - 15倍之多,这就对电池的密度提出了极高要求,需要达到400Wh/kg,而且在安全性方面,也远高于地面行驶的需求。在这些关键性能指标上,传统的液态电池存在明显短板,而固态电池却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这场激烈的固态电池技术竞赛中,国轩高科无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每一次行业技术的重大变革,都是后来者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契机,而国轩高科显然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并迅速付诸行动。
就在今年5月中旬,国轩高科正式发布了其2025年的新一代固态电池产品——G垣准固态电池。这款电池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eVTOL、人形机器人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热门行业。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国轩高科首次涉足固态电池领域。早在2024年,该公司就已经成功发布了第一代固态电池——金石电池。那么,时隔一年推出的这两代固态电池,究竟存在哪些差异呢?
从电池密度参数来看,G垣准固态电池属于197Ah方形电池,其能量密度为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720Wh/L;而金石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表现更为出色,可达350Wh/kg,体积能量密度则为800Wh/L。乍一看,此次发布的G垣准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上似乎落后于金石电池,这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新产品技术应不断迭代升级的观念相悖,不禁让人感到疑惑。
实际上,这背后反映的是国轩高科独具匠心的“两条腿走路”发展策略,即在半固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两个方向同时发力。深入分析可知,G垣准固态电池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介于半固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之间的过渡产品。其正负极材料中仍然含有少量的液态电解液,而真正的全固态电池则是全部采用固态电解质。目前,全固态电池若要实现大规模量产,最大的阻碍便是成本问题。相较而言,能量密度稍低的准固态电池,在总体成本上要低于全固态电池,因而在量产方面具有更大的可行性。所以,国轩高科选择先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发力,通过G垣准固态电池打开市场,为全固态电池的后续研发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虽然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之路充满挑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但国轩高科在这两条技术路线上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丝毫没有懈怠。
在技术迭代方面,国轩高科全力以赴。目前,全固态金石电池的中试样品单体电池容量相较于2024年有了大幅提升,增长幅度达到了150%,如今已达到70Ah,并且其设计产能为0.2GWh。在实际应用测试方面,搭载G垣准固态电池的样车已经完成了超过1万公里的总里程测试。与此同时,该电池已经向5家客户送去电芯样品进行测试,其中4家客户已经进入上车测试阶段,并且其年产能预计可达12Gwh。
那么,国轩高科为何能够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呢?这主要得益于其背后两大核心能力的有力支撑。
首先是强大的研发能力。从研发投入数据中,我们便能清晰地看到国轩高科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自2022年起,国轩高科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当年研发投入金额高达24.16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07%,而这一年也正是公司大力投入固态电池研发的关键时期。更为难得的是,从2020年至2024年,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始终保持着增长态势,研发投入金额从最初的6.96亿元稳步提升至29.29亿元,在这5年时间里,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达到了99.76亿元。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2020 - 2024年期间,欣旺达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稳定在6%左右,亿纬锂能则维持在6% - 8%之间,而国轩高科的这一比例却高达10%上下。如此高额的研发投入,为国轩高科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是全产业链布局能力。在固态电池这一高成本的技术领域,仅仅依靠研发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全产业链布局对于降低原材料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轩高科构建了一套涵盖采矿、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并且在电池生产、应用以及电池回收等领域也均有布局。通过这种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关键材料的自供率超过了40%,这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增强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这两大核心能力不仅推动了国轩高科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的发展,还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产生了积极的反哺作用。
在动力电池领域,国轩高科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实现营收256.5亿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重达到72.47%,利润贡献比更是高达60.94%,成为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从市场占有率数据来看,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在国内的装车量为15.91GWh,市场占有率为4.1%,位居行业第四;到了2024年,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4.59%,成功超越亿纬锂能,跃居行业第三。为了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公司针对乘用车市场,于2024年推出了G刻、星晨等新型动力电池产品;针对商用车市场,则推出了G行系列产品,覆盖了重卡、轻卡以及大型客车等多种车型,持续在产品研发方面发力创新。
在储能电池领域,国轩高科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自2021年开始,公司加大在储能电池领域的投入力度,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储能电池业务营收实现了快速增长。从2022年的35.08亿元,迅速跃升至2024年的78.32亿元,年复合增速约为50%。与此同时,公司2024年储能电池的出货量相较于上一年大幅增长了200%。目前,国轩高科的储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华为、三峡集团、大和能源等众多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在储能电池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尽管国轩高科目前的海外营收体量与亿纬锂能和欣旺达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同样十分亮眼。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达到110亿元,在过去4年时间里,复合增速高达188.54%,远远超过了亿纬锂能的32.29%以及欣旺达的12.73%。
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以及海外市场这三方面业务的协同发力下,国轩高科在2024年取得了业绩稳步增长的优异成绩。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收353.9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为12%;实现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8.6%,扣非净利润更是实现了125.9%的大幅增长。这一良好的增长势头在2025年第一季度得以延续,公司在该季度实现营收接近91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45.6%,增速相较于2024年进一步加快。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在竞争激烈的锂电池行业中,若只是安于现状、原地踏步,便永远无法实现超越与突破。国轩高科在固态电池领域已经勇敢地迈出了关键一步,然而,对于内卷严重的锂电池行业而言,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与创新。
特别提醒,以上分析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具体的买卖投资建议。股市投资充满风险,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务必谨慎小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