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燃油车限耗新规细节曝光,车企与车主都得重新算账
上周在修理厂蹭茶的时候,老梁(干了二十多年机修的师傅)跟我说:“这回是真的要动真格了,你那台老款雅阁再开几年,就成稀罕物了。”他嘴里的“动真格”,指的就是2026年1月1日要落地的新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GB 27999-2025)。
这套标准不是简单改个数,而是按整备质量分档卡油耗。轻到一吨出头的小车,要压到百公里2.57升以内;中等身材(1.09-2.51吨)的,要控制在3.3升;而两吨半以上的大块头,也不能超过4.7升。老梁一边翻着手上的维修单,一边嘟囔,“你看看现在路上的H6、CS75,七八个油很正常,这差距咋抹平?”连混动版雅阁实测也有4点多,新规面前还是超标。
其实工信部早就给了缓冲期:从2026开始先按目标值130%执行,相当于平均4.29L/100km,到2030才完全收紧到3.3L。这期间,现有车型还能卖、还能过年检,相当于留三年喘口气。但喘息归喘息,该花的钱还得花——发动机要搞涡轮增压、热效率优化,还得想办法减重,比如全铝或复合材料,可这些东西成本高不说,加工焊接也挑设备和师傅手艺。
前几天在我们小区停车场碰见隔壁楼的阿辉,他刚提了一辆插电混动,说是看中了满油满电才两个多油的成绩。“以后加一次油能跑一个月”,他笑着拍了拍后备厢。不过另一位开皮卡的邻居就愁眉苦脸,他那台自吸大排量,每次去外地拉货都是一路加油站招呼,这新规一来,不知道下一代车型会不会直接停产。
积分政策更像悬刀子,不达标就得买新能源积分或者交罚金,有些小厂子可能扛不住直接退出。有销售私下讲,现在内部培训已经把PHEV和增程式列为重点推介方向,因为它们既能降低企业平均油耗,又不用一下子全转纯电那么激进。我试过朋友的一台增程SUV,在国道上巡航时基本靠电驱,很安静,但冬天暖风启动慢,这是群里几个北方车友吐槽最多的问题之一。
对咱普通人如果只是短期用个两三年,那燃油车依旧方便省心,加满随走、不挑环境。而打算长期持有的话,就不得不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限行、保值率下降,以及技术升级带来的购置成本变化。一位做二手生意的大哥提醒我,新规实施后,一些高排量、高整备质量但状态好的旧款,也许会变成收藏品,但更多的是价格掉下去没人接盘。
环保是明面上的理由,大气治理压力摆在那里;技术革新则是背后的推力,把行业往新能源比例更高的结构里赶。据去年底的数据,新能渗透率已经破四成,这股劲儿配合新规,只会越推越快。我倒是在想,那些还舍不得放弃机械质感的人,会不会开始囤自己喜欢的最后几批纯燃车型,就像有人收藏胶片相机一样——哪怕平时不开,也留个念想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