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汽车销售藏“阴阳合同”,多数车主已中招!

今日车坛,风起云涌!

今天咱们要聊的,可不是什么新车发布,也不是车价的起起伏伏,而是咱们买车、养车、用车这桩大事里,一个藏得深、骗人不浅的“猫腻”——汽车销售中的“阴阳合同”。

咱们用车社,一直都秉持着“掏心窝子说实话,把车的事儿,讲得明明白白”的原则。

今天这事儿,绝非小事,直接关系到咱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袋子。

说到“阴阳合同”,大伙儿脑子里可能最先浮现的是房产交易,或是明星那点税务上的传闻。

但您敢信?

这玩意儿,现在也悄悄地潜入了汽车销售的角落!

我这几天接到的咨询电话,那真是接连不断。

有刚提了新车的,兴冲冲地跟我说:“用车社,我这车刚开两天,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还有的,直接把购车合同甩过来,让我帮着辨辨。

这一瞧,我这老花镜,差点没从鼻梁上滑落!

没想到!汽车销售藏“阴阳合同”,多数车主已中招!-有驾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咱们就以小王的故事为例。

小王是咱们用车社的老朋友了,前一阵子看上了一款市场上呼声很高的SUV,价格也谈得差不多了。

4S店给出的说法是,裸车价15万,再加上购置税、保险、上牌等费用,落地总价18万。

小王觉得这个价格挺实在,便爽快地签下了合同,付了款。

然而,提车当天,销售人员又拿出一份“服务协议”,声称是“精品选装包”,里面包含了脚垫、贴膜、行车记录仪等一系列“高品质”配件,总计收取了小王8000元。

小王当时就觉得有些蹊跷,但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说:“这是行业惯例,都是这样操作的,您放心,这些配件都是好东西!”

小王想着,车都提了,再说也难以理清,便稀里糊涂地签了。

回到家后,小王越想越觉得不对味。

他上网一查,发现他购买的那些“高品质”配件,在网上随便一搜,价格不过一两千元。

这中间的差价,唉,想想就觉得心里泛凉。

更让他感到沮丧的是,他发现销售开具的购车发票上,总价仅为16万元,那8000元的“服务费”竟丝毫未被提及!

至此,小王才恍然大悟,他这是遇上了“阴阳合同”!

一份是摆在台面上的购车合同,价格写得“光鲜亮丽”;另一份,则是隐藏在角落里的“服务协议”,将额外的利润悄无声息地纳入囊中。

没想到!汽车销售藏“阴阳合同”,多数车主已中招!-有驾

此事,无论换作谁,都难以平静!

咱们老百姓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就这样被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怎能忍受?

这“阴阳合同”,究竟是谁在操盘?

或许有人会问,此事是4S店单独为之?

还是厂家也参与其中?

我们必须承认,许多4S店,尤其是那些品牌影响力稍弱、经营状况不佳的,确实会动一些“歪脑筋”。

他们为了达成厂家下达的销售指标,或是为了攫取更高的利润,便会在各种“附加服务”上大做文章。

诸如“金融服务费”、“出库费”、“整备费”、“精品装饰费”等等,名目繁多,听起来都煞有其事,但归根结底,很多都是变相地将原本应包含在车价内的利润,或是纯粹虚高的服务费,拆分出来,再通过另一份合同进行收取。

不妨设想一下,厂家给予4S店的指导价,可能早已将各种成本与利润都精打细算。

但4S店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便得绞尽脑汁地“挤压”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于是,“阴阳合同”就成了他们的“秘密武器”。

然而,厂家真的对此毫不知情吗?

这倒很难断定。

有些厂家对4S店的“乱象”,选择性地视而不见,只要销量上去,一切都好商量。

甚至有些厂家,自身也会推出一些“官方选装包”,价格高得令人咋舌,这不也是一种变相的“阴阳合同”吗?

你买车时,厂家会明确告知,该车型不配备导航系统,导航功能需要额外付费。

支付费用后,你却发现,这导航系统的性能,竟然不如你手机上随便下载一个应用程序好用。

因此,说到底,此事是4S店的逐利冲动,加上某些厂家管理上的疏漏,共同催生出的畸形产物。

没想到!汽车销售藏“阴阳合同”,多数车主已中招!-有驾

为何我们容易“中招”?

“阴阳合同”之所以屡禁不止,我们消费者自身的原因,也不能全然忽视。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的鸿沟。

我们普通百姓,何以有精力去研究汽车的各项成本构成?

厂家所言,4S店所语,我们往往全盘接受。

销售人员的一番话术,便能将你忽悠得团团转,诸如“原厂配件”、“进口工艺”之类的说辞,听起来就带着几分“高大上”,付款时,心头的疑虑便也随之消减。

其次,是“面子”和“急于提车”的心理作祟。

对许多人而言,喜提新车,是一件人生中的大事,是梦想实现的一步。

此时,你可能无暇顾及太多细节,只盼能尽快将爱车开回家。

销售人员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稍加施压,你便可能“妥协”。

再者,许多所谓的“附加服务”,听起来也颇为实用。

例如行车记录仪,如今谁开车不安装一个?

贴膜,夏季能隔热,冬季可保温,也算得上是物有所值。

因此,即便知道价格稍高,也觉得“花钱买个省心”,便也就此作罢。

此外,便是法律意识的薄弱。

不少人根本未曾意识到,一份合同,就应将所有费用清晰地罗列出来。

销售人员递给你一份“服务协议”,你便以为是额外的、可选项。

殊不知,一旦落笔签字,它便具有了法律的约束力。

这“阴阳合同”,究竟有多“伤”人?

即便那8000元的差价,对某些人而言或许微不足道,但请设想一下,全国每日有多少人在购车?

这8000元,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便是一笔惊人的巨款!

首当其冲的,是直接抬高了我们的购车成本。

原本18万元便可落地的车辆,可能因这些“阴阳合同”,最终耗资超过20万元。

这笔超出的费用,足以让你为爱车加好几次油,或是购买一套优质的车险。

其次,它剥夺了我们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你以为你购得的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座驾,殊不知,你可能付出了更高的代价,去换取一些价值并不匹配的“服务”。

这正如你去购买一件衣物,标价100元,付款时却被告知,该衣物的“设计费”、“手工费”高达500元,你岂能不惊愕?

更重要的是,它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那些诚信经营、明码标价的商家,反而会因价格“不占优势”而面临生存压力。

而那些依靠“猫腻”牟利的,则可能生意兴隆。

长此以往,整个汽车市场的生态环境,必将受到侵蚀。

没想到!汽车销售藏“阴阳合同”,多数车主已中招!-有驾

用车社的“掏心窝子”建议:

说了这么多,咱们用车社并非意在徒增烦恼,更非煽动对立。

我们旨在为各位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擦亮双眼,保持警觉!

在签署任何合同之前,务必仔细审阅每一项条款。

特别是那些“附加服务协议”,务必问清楚,此项服务究竟是何内容?

为何需要收取费用?

其价格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更经济的替代方案?

二、学会“货比三家”,不局限于车价!

除了裸车价,还需对比落地总价,以及各项潜在的附加费用。

将所有可能产生的开销一一列出,制定一份详尽的预算。

三、别怕麻烦,多方查证!

销售人员的解释,仅能作为参考。

务必自行上网查询,咨询懂车的朋友,了解其他车主的真实反馈。

四、保留证据,勇于维权!

若您不幸遭遇“套路”,切勿隐忍。

请妥善保管所有购车合同、发票、服务协议,以及销售人员的承诺录音、聊天记录等。

若协商无果,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依法维权。

五、厂家亦需“审视己身”!

我们在此呼吁厂家,勿仅将目光聚焦于销量数字,应多关注终端市场的实际状况。

加强对4S店的管理,规范销售行为,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地消费,开开心心地用车。

没想到!汽车销售藏“阴阳合同”,多数车主已中招!-有驾

说到底,购车一事,我们消费者固然处于相对弱势。

但弱势,并不意味着没有力量。

我们的力量,正体现在我们的“清醒”与“坚持”之中。

今日之谈,或许有人认为“小题大做”。

然而,在用车社看来,此事绝非小事。

它关乎我们的钱袋,关乎我们的权益,更关乎整个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下一次您去提车时,多留个心眼,多问一句,多查一下。

切勿让那些“阴阳合同”,悄然窃取您的“幸福感”。

今日之议,就此打住。

您在购车过程中,是否曾遭遇过类似的“套路”?

是否有任何宝贵的应对经验?

不妨在评论区里,与用车社及其他车友们,畅所欲言。

毕竟,我们这个车友群体,正是最温暖、最实在的“信息集散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