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7月新能源车销量破万,达12189辆,表现亮眼

最近,北汽新能源公布了今年7月份的汽车销量,总共交付了12189辆。

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人心里可能都会犯嘀咕:一万两千多辆,这在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里,到底算是个什么水平?

跟那些一个月动辄卖出几十万辆的行业领头羊比,好像确实不算多;但要说它少,似乎又比过去有了不小的起色。

北汽7月新能源车销量破万,达12189辆,表现亮眼-有驾

这背后究竟是老牌车企的一次有力反弹,还是仅仅是昙花一现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这份成绩单好好地拆开来看一看。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北汽旗下的高端品牌——极狐。

可以说,北汽7月份这份成绩单之所以还能拿得出手,几乎全是靠极狐在撑着。

在那一万两千多辆的总销量里,极狐一个品牌就卖掉了9436辆,占了总销量的将近百分之八十。

而且,这个数字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超过百分之五十。

这个情况就非常清楚了,现在的北汽新能源,基本上就是极狐在唱独角戏。

如果没有极狐的这次爆发,那整体的销售数据恐怕会相当难看。

那么,极狐为什么能突然卖得这么好呢?

北汽7月新能源车销量破万,达12189辆,表现亮眼-有驾

关键就在于它推出的几款车,确实找准了现在消费者的需求点。

比如,它有一款叫做阿尔法S5的轿车,这款车主打的一个特点,就是解决了很多电动车主的“里程焦虑”。

我们都知道,现在开电动车,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开到一半没电了,尤其是在高速上,看着续航里程往下掉,心里特别没底。

阿尔法S5就是针对这个最普遍的痛点,用实实在在的续航表现来给消费者吃下一颗定心丸。

另一款卖得好的车是阿尔法T5,这是一款纯电SUV,定价在十六万左右。

这个价位的市场竞争可以说是异常激烈,各种品牌的好车都挤在这个区间里。

阿尔法T5能够脱颖而出,靠的是一个很聪明的策略,那就是在大家都有的优势上,它做得更好;在大家不太关注的地方,它又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它不仅提供了660公里的长续航,更重要的是,它在车身安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体育还好,在同班同学里就显得特别突出,自然会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当然,光有好的产品设计还不够,还得有拿得出手的硬核技术。

北汽7月新能源车销量破万,达12189辆,表现亮眼-有驾

极狐的底气,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它找到了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华为。

它们两家深度合作,开发了一套智能驾驶系统,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HI模式。

这套系统让开车这件事变得更加轻松和智能,科技感十足。

同时,在车辆的制造方面,北拓还引入了国际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麦格纳的标准,来打造车身结构,号称是“堡垒级”的安全。

一边是华为提供的“智能大脑”,一边是麦格纳赋能的“强健体魄”,这两者结合,就构成了极狐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也让消费者觉得买这车心里踏实。

然而,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光鲜的一面。

北汽新能源这份销量报告虽然有亮点,但背后隐藏的忧患也同样明显。

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产品结构严重不均衡,呈现出“高端卖得动,中低端没人理”的断层现象。

除了极狐这个新星在发光发热,北汽旗下那些早年推出的车型,比如曾经作为网约车主力之一的EU5,还有EX360等,现在基本上已经被市场边缘化了。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技术更新换代太慢,跟不上现在市场发展的节奏。

北汽7月新能源车销量破万,达12189辆,表现亮眼-有驾

特别像EU5这款车,早年间因为续航里程不扎实等问题,损伤了用户的口碑,这种负面影响直到今天都还在。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高端品牌在前面冲锋陷阵,而庞大的中低端产品线却成了拖后腿的包袱。

其次,品牌向上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

极狐虽然在10万到20万这个价格区间里有了一席之地,但这个区间可以说是新能源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面已经盘踞着像比亚迪宋PLUS这样的全能型选手,还有小鹏MONA M03这样以技术为卖点的新势力。

更让人感到压力的是,像小米这样的新玩家也带着强大的生态优势杀了进来。

它们不仅仅是卖一辆车,更是想把手机、智能家居和汽车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这种跨维度的竞争,对传统车企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还有一个老问题,就是销售渠道的铺设。

虽然极狐很努力地在全国建了350家销售门店,但这个数量和比亚迪、吉利那些动辄几千家店的规模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渠道不够多,就意味着很多潜在的消费者根本接触不到你的车,看不到、摸不着、更没法试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销量的进一步提升。

北汽7月新能源车销量破万,达12189辆,表现亮眼-有驾

展望未来,北汽新能源选择的这条“技术靠合作、生态一起建”的道路,可以说是既现实又充满挑战。

它没有选择所有技术都自己从零开始研发,而是聪明地“借用”了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的力量,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这些领域快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但这种合作模式的另一面,就是成本压力会比较大,毕竟华为的技术不是免费的。

如何在保证技术先进性的同时,又能控制好成本,实现盈利,这将是北汽长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北汽也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宏大的目标,计划到2027年,自主品牌的乘用车年销量要达到一百万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后续还会有极狐T1、享界S9T等一系列新车型陆续推出。

但未来的汽车市场,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比拼某一项性能,而是技术、生态、服务运营等全方位的综合实力较量。

这意味着北汽不仅要在电池技术上寻求突破,还要加快补能体系的建设,更要学会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

在这方面,极狐推出的另一款车——考拉,其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这款车没有去和别人硬拼加速或者续航,而是精准地切入了“亲子出行”这个非常细分的市场,通过“奶嘴级座舱用料”、“车内空气净化”等针对母婴群体的贴心设计,成功打动了一批特定的消费者。

这种从具体用户场景出发去定义产品的创新思路,或许才是北汽在日益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突破口的关键所在。

总的来看,北汽7月的销量增长,是其战略转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但要真正回到行业头部阵营,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