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117.1万辆同比增长18.3%,全球出口也实现翻倍增长,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我刚拿到手上的一份行业数据显示,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17.1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3%。这个数据我反复琢磨了一会儿,心里一直在想:这个增长速度,跟我当年刚入行时看到的第一批电动车销量完全不像出自一个行业的节奏。是不是因为,整个市场其实已经走到快车道了?

你看,那天我和一位销售小哥闲聊,他叹了口气:现在没人还会犹豫了,刚上市的那款车,我同事一周内就提了四个订单。那时候我警觉到,他口中的提订单其实反应了市场的火热——但也让我起了疑问:真的是需求拉动,还是渠道的竞争更激烈?

8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117.1万辆同比增长18.3%,全球出口也实现翻倍增长,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有驾

这背后,数字又告诉我一些事情。估算——这个月国产车的整体份额大约在65%左右(样本少,体感)。剩下的35%,是进口和合资车的分额。咦?进口车比例似乎在下降,难不成国产技术已经在某些细节上赶上甚至超越了吗?我之前一直觉得进口依赖还挺强,但最近似乎国产品牌的价格优化+技术提升正在闯出一片天。

我试着比一下,假设一辆车的生产成本在10万元左右(大概不算超高端),按目前的市场价格卖到15万左右,利润还算合理。关键是一旦销量放大,供应链的压力也会突增,我半开玩笑说:一钢板变成车的骨架,像拼拼图一样拼出来,供应链这块还真像家里的拼豆子。可问题是,现在模组供应(比如电池、芯片)还是相对紧缺,我估计今年整体的半导体、电池供应稍微偏紧——尤其是在全球芯片出货延迟的背景下。

对比:我记得去年我试驾那款价位相当的紧凑型车,发现它的空调系统比今年那个略显落后。其实在研发里,空调是个很实用的体验点,但它的技术成熟程度反映出厂家的研发深度。那辆车,价格差不多,刚上市,空调调温的反应比旗舰车型慢一拍,可能是模拟控制系统还不够优化。可行业逐渐转向电控化——一块芯片决定温度体验,你说,未来会不会每辆车都像智能手机一样,需要不断升级?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硬说电控系统都一样,线控的未来都一样,未免太大了。其实我觉得,研发投入的差异,也像厨房做菜,有的厨师善于调味,有的只会切菜,都是车,只是用料和工艺不同而已。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不光看钱,还得看工艺体系是不是一锅熟。

8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117.1万辆同比增长18.3%,全球出口也实现翻倍增长,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有驾

但,另一方面,渠道变化也很明显。不是我在胡扯,有次一个朋友在修理店说:去年买的新能源,三年保修还剩两年多,现在保养更密了。那辆车,我猜也是渠道压力导致服务频率增多——渠道在转型,扮演着更多服务角色。你知道,让我疑惑的,是不是市场在推着消费者从买车,到用车的整个流程变得更复杂。

有个小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去年我拍的那辆白色电动车车主,是个中年女生,她看上去挺轻松:我觉得充电比开空调还麻烦。这让我想,用户接受度确实在变化,更多人接受了每日充电,而不是加油的准时。但,这其实也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对便利的定义,似乎还在不断调整。

我没细想过,或许未来充电站的建设成本,和UPS电源一样,得像水电网一样稳固,才能真正普及。对了,你觉得除了续航和价格,最影响用户决策的点会是什么?我心里其实挺清楚的:便利性、用后体验,和售后服务。

8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117.1万辆同比增长18.3%,全球出口也实现翻倍增长,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有驾

说到用后体验,我朋友的车在某次长途旅行时,突然发现忽然没电。这让我疑惑:是不是早期的电池管理系统,不够智能?我觉得,现在的电池监控,像个保姆,每天都盯着你的续航,大数据去年统计,平均充放电次数达50多次(体感、估算),这算正常吗?我乱猜,可能还得再跑几十万公里才能成稳,但我又觉得,未来的电池可能就像换水的空气净化器一样,随时随地都在自我优化。

对比发动机和电机,咱们都知道,电机基本不用维护,但电池,像个心脏,出了问题,就大事了。就像一个修车师傅说:现在电池空间这么大厂商,我都在想,是不是将来所有车都用换电,免得等修。这点我倒不太赞成——你想啊,换电站和普通充电的成本差异,是不是就像超市,买生鲜和自己做饭一样?可换电难点在于接口标准必须统一,否则想象一下,一辆车的飞驰变成拼装游戏。

我还在想:今年的销量飙升,是不是市场的大需求还是供应链的策略?毕竟,去年即便有补贴,销量还是有限。而随着政策松动、消费升级,新能源似乎成了快餐,一顿吃完还能来一份第二份。这个快,能持续多久?我心中还是抱着一丝疑问。

8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117.1万辆同比增长18.3%,全球出口也实现翻倍增长,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有驾

回到最早的那个问题,你觉得,未来的能源补给方式,会不会引领整个行业变革?我不了解但我猜,除了充电,又或者氢能车的出现,可能会让现在的电变得无所谓了。

突然觉得,这一切都像在拼一场慢慢变智能的棋局。逛车展时,我注意到一辆新车的座椅,用的竟然是成型的骨架加记忆材料——那种感觉一坐下去,有点像坐在云朵上。但,这看似新鲜的技术,其实背后可能是研发团队花了几个月,调试每一根线。

哎,说了半天,实际上我还挺期待未来的。只那个迟早要打败油的电,其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完美的体验——但我相信,慢慢来,总会变得更好。未必是提速,可能只是在细节上多花点心思。

你想过没有,未来的充电桩会不会变成家常便饭那么方便,或者说,未来车子会不会自己跟人聊天像个生活伴侣?这些问题,似乎都还藏在明天的雾里。而我,唯一确定的是,今天路上的每一辆车,都在讲述一段不一样的故事。

8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117.1万辆同比增长18.3%,全球出口也实现翻倍增长,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有驾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