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这热源,简直是前后夹击。太阳直晒着后背,火辣辣的;发动机的热气顺着车座、脚踏往上冒,小腿肚子都能感觉到烫。有测试显示,正午时发动机附近的温度能比周围空气高 20 多度,就像揣了个小暖炉在腿边。有人觉得穿短袖能透风,其实大错特错。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下,汗水蒸发得快,看着凉快,实际上身体水分流失得更快,反而更容易累。
说到脱水,可别不当回事。有数据说,骑摩托 20 分钟,身体就会少掉 200 毫升水,差不多是半瓶矿泉水的量。这时候反应会慢一点,比如看到突发情况,可能要比平时多花 0.3 秒才能做出反应。别小看这 0.3 秒,在高速骑行时,足够让车开出好几米了。
那怎么做好热管理?对人来说,现在有种挺好用的降温衣,里面有特殊材料,能像冰袋一样慢慢散热,穿上比普通衣服能低个三五度。还有带反光涂层的骑行服,能把太阳的热量挡回去不少。喝水也有讲究,按体重来算,每公斤体重每小时喝 10 毫升水就行。比如体重 60 公斤,一小时喝 600 毫升,分几次喝,别等渴了才喝。
对车子来说,要多留意冷却液。一般冷却液到 115℃以上就容易出问题,看到水温表快到红线了,就赶紧找地方停下歇歇。刹车盘要是钛合金的会好很多,不容易因为太热而 “没力气”。电池也怕热,夏天可以在电池周围垫点隔热的东西,能延长使用寿命。
晴天骑车,路面也是个 “隐形杀手”。沥青路面在正午能到 60℃以上,这时候轮胎抓地力会下降不少,就像在有点融化的巧克力上骑车,稍微动一下方向都可能打滑。现在有个方便的办法,装个胎压监测的小设备,连到手机上,热天里把胎压稍微调低一点,抓地力能好不少。
晚上骑车也有讲究。路面上的油污在灯光下不容易看清,因为油污的反光和路面不一样,容易看错路。可以给车装个激光灯,在地上照出两道光,能提前看到路面的高低不平,比单靠反光条管用。
紫外线的伤害也得防。阳光里的 UVA 能穿透皮肤表层,时间长了皮肤会松弛;UVB 会把皮肤晒伤,严重的还会脱皮;还有红外线,烤久了皮肤会发麻。现在有种用石墨烯做的防晒衣,防晒效果好,还透气,比穿普通长袖舒服多了,也不用担心捂出痱子。
车子保养也得注意 “热惯性”。骑完车别马上熄火,让发动机再转两分钟,让风扇多吹一会儿。就像跑完步不能马上停下,得慢慢走几步一样。锂电池也怕热,最适合的温度是 25℃左右,上下不超过 3℃。夏天停车别往太阳底下晒,找个阴凉地儿,电池能用得更久。
现在还有些智能装备能帮上忙。比如智能头盔,里面有小屏幕,能显示自己的体温、胎压、路面温度,哪个不对劲了就会提醒。有的头盔还能监测心率,要是心跳太快,会自动把位置发给家人,让人放心不少。
说到底,夏天骑摩托,不是感觉凉快就安全。有时候穿短袖觉得风大,实际上比穿防晒服更容易累;有时候觉得发动机有点烫没在意,可能已经在损伤车子了。把温度控制好,才能骑得更远、更安全。
你夏天骑摩托时,有没有遇到过什么让你印象深的热相关的事儿?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