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盗车成产业链,却对中国汽车提离谱要求,他们忽略了关键一点

“平均每小时就有11辆汽车被盗。”这组来自英国《卫报》的数据,真实反映出欧洲盗车问题的严重程度。截至2025年3月,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汽车盗窃案已经突破10.2万起,比上一年还增长了5%。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背后其实是一条完整的犯罪产业链,盗车贼用廉价的模拟遥控器,不到一分钟就能破解无钥匙进入系统。被盗的车辆会被送进修车厂拆解,再通过港口运往欧洲、非洲等地区。这其中,超过一半的车辆永远找不回来。

然而,就在英国盗车产业越来越猖獗的时候,他们却把矛头转向了中国车企。如今,名爵、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已经占据了英国新车销量的十二分之一。而英国方面却以“盗窃率太高”为理由,要求这些中国车企额外加装防盗装置。这个操作确实让人看不懂:要知道,英国本地被盗最多的车型其实是福特嘉年华,一年超过4000辆,跟中国车根本没什么关系。

英国盗车成产业链,却对中国汽车提离谱要求,他们忽略了关键一点-有驾

看起来,英国似乎患上了一种“技术防盗依赖症”。之前有民众发起请愿,呼吁所有新车强制安装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设备。但最终,这份请愿只收到301个签名,就不了了之。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面对成熟的犯罪产业链,光靠技术升级,往往只是“纸上谈兵”。

举个例子,捷豹路虎曾经投入100万英镑升级防盗系统,还和警方共享车辆定位数据。但最终,他们只在港口拦截环节取得了效果,车辆追回率只提高了49%。更讽刺的是什么?英国拥有全球最密集的监控网络,全国一共有420万个摄像头,平均每14个人就有一个。在伦敦的霍洛韦大道,甚至每30米就有一个监控头。但就在这片区域,半年之内还是发生了430起犯罪案件,其中还包括谋杀、抢劫这样的重罪。

英国盗车成产业链,却对中国汽车提离谱要求,他们忽略了关键一点-有驾

犯罪学家早就指出了关键问题:摄像头拍下的影像,只有30%能作为有效证据。而且这些监控大多只能防范小偷小摸,对于有组织的盗车犯罪,基本上形同虚设。当盗车贼甚至可以当着监控的面完成偷车、转运整套流程,你再怎么升级防盗装置,也难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困局。

英国真正该补上的,从来不是汽车防盗的“技术短板”,而是治安管理的“制度漏洞”。英国皇家汽车俱乐部早就得出过结论:盗车案五年内猛增50%,核心原因是警力资源被大幅削减,从2006年到现在,英国减少了近2.2万名警员,总人数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英国盗车成产业链,却对中国汽车提离谱要求,他们忽略了关键一点-有驾

一方面,是警力不足导致盗车案破案率极低;另一方面,是犯罪集团公然利用港口漏洞转运赃车。而英国政府,却忙着对中国车企提要求。要知道,中国汽车在本土的盗窃率本来就很低,现在却要为英国的治安问题“背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如今,伦敦街头的摄像头依然在24小时运转,平均每个英国人每天被拍超过300次。但密集的监控,并没有换来更安全的停车环境。也许英国真正该回答的问题是:当420万个摄像头都照不穿犯罪产业链,当警力不足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再多的防盗装置,又怎么能挡得住系统性的治安失效呢?

英国盗车成产业链,却对中国汽车提离谱要求,他们忽略了关键一点-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