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向来以“科技、极简、颠覆”挂帅,如今,15万左右的廉价版Model Y即将浮出水面。有人拍手叫好,觉得靴子总算落地了;也有人嘴角一翘:“廉价”二字落到特斯拉头上,省钱这事到底做绝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特斯拉Model Y这款所谓的“亲民新车”,究竟意欲何为,能带来多大冲击。
先看曝光的内饰图片,惊喜不大,惊吓为主。一句话总结,就是“简约已死,简陋登场”。具体来看:
首先,全景天幕成历史。以前特斯拉老车主走个极端,和太阳搏杀——大夏天非得打伞开车。如今好了,天幕直接砍掉,新车主省了买伞的钱,也再无炫耀资本,看星星还得打开天窗的心门。
其次,A柱上的扬声器神隐。老款长续航那16个扬声器好歹还让人觉得“音浪太强,不晕也难”,如今新低配再减,价格降了,听歌也得降档。你若是个音乐发烧友,可以考虑随身带无线音箱,毕竟,特斯拉这回真“抠门”到家了。
再说后排,娱乐屏幕直接告别。有人说这玩意本来也没啥用,商务接待领导都自带iPad,家里孩子有Switch。可没有毕竟是没有,科技感减退,豪华感打折,自主品牌分分钟实现的功能,特斯拉反倒越做越省。这波操作,简直就像请你吃自助餐但把甜品柜锁了。
衣帽挂钩和合成皮革座椅也成“省钱先锋”。挂钩消失,对绝大多数人无影响,但对商务精英、爱漂亮、注重生活小细节的人,是一桩小麻烦。合成皮革一刀切掉,换上纺织面料,倒让人想起了公交车座椅的“朴素风”,“豪华电动车”在此一刻与廉价摩擦出火花。
最后乃至最致命一击——后排空间极为局促。此前,Model Y本来就是空间利用率的模范,但廉价版直接将二排体验降到堪堪合格。颗粒归仓固然好,但牺牲乘坐舒适,恐怕转化为后排乘客的抱怨值。
都说特斯拉内饰像“毛坯房”,现如今,这台廉价Model Y更是精装修升级成了“毛坯PLUS”。如此刀刀见骨地裁掉配置,堪称教科书式成本控制。马斯克不单单会造火箭,还能在地球上把每一分钱榨到极致。
但讽刺的是,无论你怎样吐槽它“简陋”,人家照样能卖出好价钱。为什么?答案两个字:品牌。
在中国,Model Y可谓“电车标杆”。不管你承不承认,买得起15万特斯拉的人,大概率不会因为后排挂钩和10个扬声器而转投其他品牌。一个马斯克的logo,胜过100个小米、理想的高配。自主品牌也好,造车新势力也罢,花10年堆出的“配置王”地位,往往一台低配特斯拉就能让你重新思考“性价比”的意义——谁在乎座椅材质?谁在乎天幕?开上特斯拉,朋友圈点赞量管够,虚荣心比配置表更实用。
当然,这种“极简主义”最终会把部分用户拒之门外。那些对乘坐舒适、配置齐全要求极高的消费者,自然会流向自主品牌。要大屏,要双色座椅灯光秀,要女王副驾,要有的选,有的挑。问题在于,这些人本来也不是特斯拉的忠粉,特斯拉要抓的,是“不将就”和“愿意为品牌买单”的主流。
廉价版Model Y的核心逻辑无非一个:牺牲一切非品牌价值,用极致成本换取市场覆盖面。如果说过去的特斯拉给人“不将就”印象,如今的入门版本则是在向大众宣告——我们只卖标志,不送配料,你买不买?
回过头来看,这种做法在汽车圈本不是首例。苹果能靠个logo卖出高价耳机,你特斯拉做同样的事,也不丢人。问题只在于,自主品牌如今兵强马壮,15万价位,你能买到空间、配置、智能、体验全方位拉满的新能源车,为什么还选一个“光杆司令”?答案同样简单:因为特斯拉进场,还是让整个市场天平失衡——手握品牌大杀器,哪怕简陋也有人买单。
所以说,这台廉价特斯拉的“简陋”,其实是实力的表现。它不是给所有人造的车,而是扔个橄榄枝给那些愿意用“体验”换“身份”的用户,自主品牌有没有压力?肯定有。至于用户怎么看?是愿意为品牌掏腰包,还是为舒适便利买单,这其实,轮到你自己选择了。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