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速腾大降价,4米8车长终端只要8万出头
其实速腾这事儿,真不是一两天的风波了。上个月表弟在群里嚷嚷说他老丈人看中了辆合资轿车,说落地不到十万,还带T,我还以为又是哪家国产新势力。结果一问,是大众速腾——还是最新款的那种。
现在市场变得太快,去年买朗逸、速腾都得十二三万起步,途观L那会儿还差点咬牙贷个款。谁能想到今年这价格直接腰斩?12.79万官方指导价的手动挡,在本地4S店销售嘴角抽搐地报了个“优惠四五万”,最后实际成交就八万元出头。如果是自动挡,也就九点二九,再加点杂七杂八费用,十来万能开回家。我在维修站蹭茶水时听修理师傅感叹:“现在卖车跟甩白菜似的,不便宜没人看。”
销量嘛,这一年可没耽误,大众也算拼了命保住份额。过去12个月,全国各地交付出去25万辆多一点,据我朋友圈那些做二手车的小贩子讲,现在想收台成色好的准新速腾都不容易——刚上市时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猛劲降价。
有意思的是,新一代马上要来了,就挂个“L”字尾巴,两代同堂,大众玩这个套路不是一次两次。这批库存估计也是赶着清空仓库。不少老司机都说现款外形比上一代顺眼些,中网拉宽了一圈,看着厚实,有气场。我自己觉得最耐看的还是前脸那个大灯和进气口,下雨天打雾灯的时候特别显档次。不过后备箱尾部白天看平平无奇,就是晚上亮起尾灯还有点小惊喜。
空间表现一直是A+级轿车里的拿手好戏。这台轴距2731毫米、整长接近4米8的大块头,其实坐进去很宽敞。我身高173cm,上回试驾后排腿部能伸展到“两拳三指”,脑袋离顶棚还有富余。但中间隆起确实挺高,上周带三个朋友去钓鱼,中间那位直喊坐久了屁股麻,“设计师是不是故意给独生子女家庭造的?”低配织物座椅夏天倒是不烫,但总觉得不如仿皮高级感强,不过好处就是脏了随便擦擦,比真皮省心多啦。
内饰这一块,有人嫌弃它土,也有人觉得够用。本市南门汽配城李老板常念叨:“合资品牌舍不得下本钱,高配才舍得给你大屏幕。”事实也是这样,中低配只有小尺寸屏幕和仪表盘,高配才上12英寸和10.25英寸全液晶。辅助驾驶功能分级也明显,一般中低配置只有基础巡航啥的,要享受L2智能辅助非顶配不可。有朋友专挑最低配置,说以后卖二手折损少,可我更关心日常用起来顺不顺手,多花几千换舒适性值得么?
动力方面其实没啥悬念,两套发动机,全系涡轮增压。1.2T主打入门,用来拉低售价门槛,我认识一个跑滴滴的小哥选这个版本,他说油耗稳定百公里6升左右,就是高速超车有时候急不得。而1.5T主销车型数据漂亮不少:160匹马力、250牛米扭矩,“破百”成绩据群友自测最快能进9秒以内(当然正常开谁天天飙啊)。油耗反而比1.2T略省一点,据说跟米勒循环技术有关,这玩意儿以前都是丰田混动玩的,现在大众也学过来了。
底盘调校依旧是德味稳重派,那种120码高速巡航时安静到让你怀疑速度表坏掉。不过副驾驶位传来的胎噪声音偶尔偏大,不知道是不是原厂轮胎问题,有经验老铁建议换条静音胎试试看。据修理厂赵师傅讲,新批次车型隔音棉厚度有所提升,但具体效果还得自己体验。“别信广告,全靠屁股感受。”他每次检修完都会补一句。
冷知识插播一下:其实早年进口版Jetta刚进入国内的时候,还被不少出租司机吐槽空间局促,如今国产化后的尺寸一路涨,这才成了很多家庭首选。有段时间东北地区因为路况复杂,对底盘扎实程度要求极高,本地老司机甚至专挑这种“德系钢炮”。不过维修费嘛,比日韩系贵那么一点,比如原厂刹车片单边报价就比自主品牌贵两三百块,但胜在耐用,小毛病少些,只要定期保养基本不用操心什么电子故障——至少我身边几个老用户很少抱怨电控系统闹脾气。
至于最近流行的新功能,比如无线CarPlay或远程OTA升级,目前只能在顶配见到踪影,而且据销售私下透露,今年年底可能会推一波软件升级包,到时候部分中高配置可以付费解锁部分功能。但到底划不划算,就见仁见智啦。有些细节倒挺贴心,例如前排中央扶手箱容量比较深,可以放下一瓶矿泉水加几包纸巾;但杯架位置稍微靠后,每次喝咖啡容易碰翻,这算不上优点哈……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邻居家的那辆13年老款捷达,现在依然天天上下班通勤,一问他说除了换过电瓶和火花塞,从没掉链子。他调侃:“买大众图啥?就是图省事呗!”这话虽然糙,却透着一种真实生活里的踏实劲儿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分布于文内相关段落及生活场景描述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