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开始流传一个上古修仙秘籍,一个听起来特别有技术含量,充满了民间智慧光芒的骚操作:高速上开车,先一脚油门干到120,然后松开,让它自由滑翔,等速度掉到100,再一脚油门干到120,如此循环往复,据说能把油耗干到一个新境界。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道理?特别像一个扫地僧憋了几十年才悟出来的绝世武功?加速的时候让发动机进入最高效的热效率区间,滑行的时候利用发动机断油,简直是把能量守恒定律按在地上摩擦,是牛顿看了都要从棺材里坐起来给你点个赞的典中典操作。
这套说辞,讲真,逻辑上乍一听是自洽的。充满了四两拨千斤的东方哲学美感。
但坏了菜了,这玩意儿,就是纯纯的胡扯,一种新时代的赛博巫术,一场旨在感动自己的行为艺术。
为什么?因为我真的试过。
在我还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相信大力可以出奇迹的愣头青时,我就和朋友搞过这场大型社会实验。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高速上车不多,我们开着一台1.5L的买菜车,跟两个傻子一样,开始了我们的修仙之旅。
首先,我们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定速120巡航,跑了一段。数据出来了,百公里6.4L。一个非常标准,毫无想象力的数字。
然后,重头戏来了。我开始扮演雷电法王,对油门进行惨无人道的电击治疗。一脚下去,发动机发出幸福的嘶吼,速度指针颤抖着摸到120的边缘。然后我瞬间收脚,进入贤者模式,感受着速度从120一点点跌落,跌落,直到100的刻度线。此时,法力恢复,再来一发闪电五连鞭。
整个过程,我朋友在旁边拿着小本本,像个纪委一样监督着我的时速表,嘴里不停念叨:“快了快了,慢了慢了,诶诶诶,脚重了!”
讲真,那一刻我不是在开车,我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我的大脑CPU占用率直接干到99%,精神上的疲惫远超连续开四个小时。
最终结果出来,我俩对着仪表盘面面相觑。百公里油耗,6.7L。
是的,你没看错,油耗不但没降,反而高了。
我们当时就心态爆了,觉得是操作不够精准,是我们的肉体凡胎玷污了这套无上心法。于是我们又来了一次,这一次,我俩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用上了人车合一的境界,每一个加速和滑行的节点都力求完美。
第三次,一个让我们哭晕过去的数字诞生了:6.35L。
一个小时,两个人,高度紧张,斗智斗勇,最后我们省了多少呢?百公里0.05升。按照当时的油价,大概是三毛钱。
就三毛钱。是的,你没看错,三毛钱。连买一瓶矿泉水都不够,可能只够在共享单车上扫个码。
从那一刻起,我悟了。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反技术崇拜”。所有脱离现实场景谈参数的行为,都是耍流氓。理论上,发动机在高负载下热效率确实更高,滑行也确实能断油。但理论没告诉你的是,你为了把车速从100干到120,需要克服的不仅是风阻,还有你刚刚减速损失掉的巨大动能,这需要你用更深的油门来补偿。这就好比一个压缩毛巾,你看着它吸水很快,但你想让它干,得用更大的力气去拧。一来一回,你以为你赚了,其实你亏得姥姥家都不认识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发动机比喻成社畜,可能有点对不起我们家那台老马六,它还挺勤勤恳恳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操作在真实世界里,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你以为你在省油,你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移动的神风敢死队。你的车在高速上,跟个喝了假酒的醉汉一样,一会儿往前窜,一会儿又蔫了,后车司机的心态跟着你的速度表一起坐过山车,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你这是在用自己的行为,把一条秩序井然的高速公路,硬生生变成一个黑暗森林。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没搞懂你意图的大哥就贴了上来,或者一个走神的新手就被你晃得怀疑人生。
说真的,我现在开车最怕的就是这种前车,搞得我想起我当年打星际,最烦的就是那种一会儿冲一会儿缩的虫族。
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题是什么?不是识别红绿灯,也不是躲避障碍物,是识别你这种不讲道理的人类迷惑行为。讲白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这种开法,就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会移动的老头乐,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而且,别忘了物理定律。这种周期性的加减速,对车上乘客的体验是什么?是晕车。是把你后排的丈母娘直接送走的物理超度。你省下的三毛钱,可能还不够买一包晕车药。
所以,为什么这种反智的“秘籍”还会流传?
这就是一种“品牌玄学”的变种。它跟“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是一个逻辑。相信这套理论的人,他们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一种“我很懂车”、“我比别人聪明”的信仰。他们享受的是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是自己掌握了宇宙真理的幻觉。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满足,和那三毛钱没有半毛钱关系。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这种行为,本质上和水变油、耳朵听字一样,都是在用一个复杂的、听起来高大上的仪式,去掩盖一个简单到残酷的现实。
那么,高速上真正省油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就是最无聊,最没技术含量,最让你提不起兴趣的方法:保持匀速。对,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像一句废话。找一个合理的、符合车流的速度,稳住油门,预判路况,减少不必要的刹车和加速。就这么简单。
当然,我必须在这里说一句看似矛盾的话。虽然匀速最好,但也别迷信定速巡航。那玩意儿在绝对平坦的路况下还行,一旦有起伏,电脑为了维持速度,油门开度比人脚傻多了,反而更费油。
所以,最终的答案回归到了人类本身。你的右脚,才是最好的节油器。
诶,好像又绕回去了。
不装了,摊牌了。其实上面说的都是废话。
对于那些执着于用这种修仙大法省油的朋友,我只有一个建议。
你真正省油的秘诀是什么?
是把油车卖了,换电车。
这才是真正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以前你是想办法在餐厅里找个最省钱的吃法,现在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自己回家开流水席。从此告别油价的PUA,一劳永逸,釜底抽薪。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