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一有趣的细节:那天我坐在展厅里,刚好客户问我:你觉得这车能跑多久?我不想三年就坏。我一摸后排的座椅,心想——这车用料还行,但能撑多久,还真得看它的‘心脏’。
AION RT的最大亮点,不光是电池全系标配宁德时代,价格补贴后不到9万起。你这价格在新能源市场,已经算是白菜价里穿西装。估算一下,平均百公里电耗在14kWh左右,500公里续航粗算的话,能源成本(电价0.5元/度)差不多7块钱。还算蛮经济的。至于维修油耗,里程越长,反倒越划算。
我之前看过一份样本调研,手中有五辆车的真实油电成本对比,似乎这款车的百公里能源花费就比合资的紧凑SUV低了大概一块五到两块钱。这是日常持续花费里相当直观的优点。
说到性能,这款车最大功率一一两个版本达到了224马力,起步轻快。用个生活比喻,好像你在追公交车时,不用卡卡卡着,就是屏息一瞬就能赶上。试驾感觉,动力储备其实还不错,特别是在市区,甩掉一些油车的死角。唯一遗憾,毕竟它用的是400V平台,没有800V的极速充电能力。就像开车时,想快点吃到路边的小吃,你会发现,可能要多等几分钟。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配色方案挺丰富,尤其是迷彩灰和科技黑,适合年轻人。车内的配置,虽然简洁,但诚意满满。全场景智能泊车真的很实用。以前要倒个车得侧头瞪半天,好不容易找到车位,现在只要按个按钮,一切自动搞定。你会不会碰到那种尴尬情况:停车场角度不对,感觉任何车都像是塑料模型,而这车还能认路,我觉得这技术像极了生活中的GPS导航。
你会不会觉得,这价格的车,能配到激光雷达?那是我没细想过的。毕竟在这个价位上,能装上第三只眼的,恐怕只有少数豪华车了。我旧记忆里,高端品牌才敢标配激光雷达,这次有人做到了便宜又能跑高阶智驾。比例上,激光雷达版本占比可能只有3%-5%——样本太少,数据不一定准确,但我猜,未来这个比重会逐渐提高。
说到补贴,光国家和地方的优惠就能拿到差不多2万块,长安的置换补贴又加了4000,说实话,这个补丁让你觉得价格直接瘦身一半,像是吃饭省了顿外卖的钱。这样看来,买这车,性价比真有点炸裂。要考虑一件事,限牌、限行,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可能还得考虑实际用车的牌照压力。你觉得呢?这会不会成为未来购车的潜规则。
我偏不喜欢太复杂的设计,这车确实很朴素。尾灯设计有点复古,越看越觉得那种经典扎在心里。如果说,车的外观语言像是某个老牌乐队的风格,那就是稳重但不失个性。但我发现,轮毂偏小,尤其对喜欢大帖轮圈的年轻人来说,多少有点遗憾。那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会有改装党用料随心所欲?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你认为,车厂会不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还是还是说,这车的标准版既实用又不失科技感,已经算最优解?
我还在想,为什么要用宁德时代的电池?坦白说,国内厂商用料的选择跨度太大,就像买苹果手机VS国产某品牌,区别不仅是信赖感,还在于续航稳定性。但我不太清楚,宁德时代和国产其他厂牌相比,差在哪儿?可能用料更扎实,但它到底好到什么程度?这我也没那么深究,还得多看点数据。
可惜我没想到,把这车和同价位的吉利帝豪、威马EX5比比,差别在哪里?实际操控和配置,真是千人千面。你试试,开一圈,哪个更顺畅,哪个更静音?我觉得,这款车没有绝对优越,但在某些细节里,稳得让人心里发笑。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在这个价位上,如果你要跑滴滴,选这款车合算吗?我估算过,日均跑300公里,油电对比,这款纯电车每月成本在1500元左右(、充电费),而传统油车可能要在2000元上下。略微节省,但真不用考虑油耗操心太多。这不禁让我想:租用或者快递车辆,是不是未来的套路?还是说,新能源的经济圈还远没有打完?谁都说绿色出行,但具体到个体,惯和使用成本才是王道。
我还发现,车内配色设计很讲究,看似简单,却很耐看。那天一个朋友坐进来,笑说:这车其实挺有诚意,不比某些大牌差。我心里暗想,真的?价格摆在那里,配置也没甩开一大截,居然还能有这种心里有数的感觉,挺妙的。
但我总觉得,有些东西还没打磨到极致,比如轮毂的大小,配色的丰富性,激光雷达的普及……这款车给我一种平衡的感觉,既够用又不张扬。未来市场上,类似的性价比神器还会出现吗?谁知道呢。有空可以试试这个按钮,顺便感受一下它在哪个场景能飞起来。你的日常是怎样的,又会不会因为一辆车变得更加轻快一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