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开新能源汽车,开车已经13年了。这么多年一直没考虑要冲动换车,因为我觉得基本盘挺稳的。很多朋友都问我,你不是说特斯拉、比亚迪、蔚来那些车很牛吗?怎么还不买?坦白讲,我除了偶尔瞥一眼新闻里爆出来的特斯拉车主维权啥的,也没在用车上投入太多感情。
我第一次见到小米汽车那会儿,挺新鲜的。虽然有点好奇,但实际上我见过很多辆小米的车。从展厅到路试,到朋友新提的车,基本都能理解,没啥新鲜感。特别是我遇到的那些车主,基本都挺淡定的。没有大喊大一统或者天下汽车都要盘在米家手里。反倒是有次跟朋友聊天,他说:你看,小米车挺平稳的,没什么大毛病。我也翻了翻手机的照片,发现基本上没遇到过大面积事故。
这跟车的品牌其实关系不大。还是安全惯最重要。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事故多的时候,第一原因通常不是车坏,或者技术演变不跟上,而是人。对,我说得很直白。汽车再牛,点开自动驾驶,绝大部分事故还是跟驾驶者的个人惯有关。尤其是在城市里,怎么打方向、刹车、变道,这些细节都决定碰撞概率。
很多人把安全都寄托在智能驾驶上,觉得车能帮我少出错、少踩刹车。其实很多事故,你知道怎么发生的吗?都是因为自己侥幸心理作祟。比如堵车时,心里我再等会儿,前面都堵成这样,放心,大概还能保持注意力。结果一转头,旁边变线的人突然加速。或者,倒车时,有倒车雷达辅助手段,比自己用眼睛还管用。我身边一位修车工说:倒车影像倒车雷达,够用了,不要啥自动驾驶。是啊,人不可能整天注意力百分百集中,车辆的辅助才是真安全线。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我开车13年,发生事故概率很低。可能因为我总保持个基本安全距离,速度不会飙到天上去。以一个50万的家庭用车为例,百公里的油费可能也就几块钱,万一——毕竟谁都没保证不出事——事故的修理费难不成几千块?其实也不算贵。更开车的心态很关键。你在路上,心里要敬畏生命,不能盲目冲动。之前有人跟我聊:你别搞那些高科技辅助,还是得靠自己。我觉得挺对。智能化可以帮忙,但不能完全依赖。
但,也有人会问:那未来会不会都走自动驾驶?我其实挺怀疑的。技术虽好,但我看,很多聪明的AI还没达到人类司机的稳定性。有次跟一个朋友争论,他说:自动驾驶不就能把事故率降到极低吗?我回头想:确实啊,但你考虑过很多非技术因素吗?恶劣天气下GPS信号不稳定,或者某个软件升级后出现bug。之前看到个报道,有个车队突然在高速上卡死,全线瘫痪,损失巨大。
还有点要提,一些车妈车爸们对汽车的依赖越来越深,导致真人操作越来越少。这其实挺可怕的。人变得越来越放松,一遇到点真问题,可不就慌了?我理解,技术让生活方便,但安全惯的培养才是根本。你会不会觉得,汽车其实更像是个人的延伸,而不是纯粹的机械?
对我来说,一个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已经完全足够了。没有必要追求那些天马行空的自动导航。反倒是我朋友,他以前被追尾,起因就是没有注意倒车线。那次后,他特意装了个摄像头,开车心里踏实得多。你知道,很多时候,事故就是在一秒之间的疏忽。
但我得承认,现在也有些新鲜玩意儿还挺有人用,比如夜视辅助和盲区监测,这些确实能帮到忙。只是我觉得,最重要还是自己心里那块儿,不能太放松。而且,自律比那些高科技要管用得多。说句实话,我身边很多年轻人,都觉得用自动驾驶省事,反倒变得不怎么注意路面,属于技术补充,不是替身。
当然啊,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全部智能辅助。有次到某车展,试了一辆标配自动刹车的车,没几次意外都能识别出来。你们猜,那天我在高速路上突然车前有只狗冲出来?还好前车及时刹车,否则结局不堪设想。
不过我有个疑问——这年头,谁敢打包票,汽车能一直安全?毕竟技术再先进,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比如有次我在修理厂等车,听到一技师说:现在的车,跟电脑一样,都可能崩溃。我心想,他说得对,毕竟科技是放在那,随时可能出错。也许我们真得更相信自己开车的那份成熟经验。
一辆车安全,不只是牌子或科技能撑起来。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对它的尊重。就像我旁边那家修理店老板,经常说:你得把车当生命,别玩命。我想,这话其实挺有道理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在智能化依赖会不会慢慢减少?还是说,只有绝对的技术成熟,才能真正降低事故率?我猜,没人敢问。毕竟,路上发生的事情,从来不都是科技一句话能解释的。
好了,聊到这儿,倒是想问一句:你们会不会也觉得?安全惯,比任何高科技都强。毕竟,路在你我手中。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