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还开车?这不拿命开玩笑嘛!”
有人这么说。
可偏偏就在另一边,老张头拍着三轮车的方向盘,一脸不服:“不开车?种田咋整?拿你肩膀背啊?”
这事儿闹腾得够呛。
换证需要过“三关”,啥三力测试、年度体检、车型降级,听着就像给退休司机开的终极副本。
可要真去体验,才明白这副本难度根本不是人玩的。
尤其是三力测试,反应力、记忆力、判断力,这三样好像随便哪一项都能直接把老年驾驶员卡个结结实实。
VR模拟一上手,70岁以上的紧急避让失误率直接42%。
是不是有点吓人?
但你换个角度想,42%意味着还有差不多一半人稳稳过关啊,这不挺能说明问题的么?
不过,这也拦不住一些大爷大妈对这个政策的质疑。
苏州那边试点的认知评估,三个月揪出136个风险驾驶员。
一看数据,确实惊人,但老年人也有话说:“脑CT?认知量表?我开个车咋成参加实验了?”
要说这话也不是没道理,毕竟平时拿驾照的是他们,突然变成“被测试”的对象,心里落差难免有点大。
再说车型降级。
大陆这边70岁直接砍掉摩托车资格,而台湾那边75岁还能骑轻型机车,这差距就别提多扎心了。
尤其是农村地区,三轮车几乎成了老年人出门的标配工具。
陕西某县因为这个政策一年闹出了67起行政复议,老张头的愤怒可不是个例。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不让我开车可以,那你帮我干活?”
政策的初衷其实是好的。
日本2017年就搞了类似的认知测试,直接把通过率定在了65%以下,效果确实立竿见影。
但国内情况不一样,光是城乡之间的差异就够让政策制定者头疼的。
毕竟城市里很多老年司机开的是豪车,而农村老张头们要的不过是三轮车能拉点肥料和庄稼。
当然,也不是说政策就只能硬推。
广州那边的“助老驾考直通车”倒是给了个好模板。
志愿者挨家挨户辅导题库,老年人考完都说这服务贴心。
上海更狠,直接把驾驶体检费纳入医保,这操作简直就是冲着“政策善意”四个字去的。
但问题是,这些好事儿能不能全国推广,还真不好说。
有些人觉得,这政策是让老年人丢掉方向盘,其实真不是。
说到底,年纪大了,反应力确实跟不上了。
这不是针对谁,这是自然规律。
但问题在于,怎么让政策既能保障安全,又能让老年人有尊严地继续开车,这是个技术活。
可能有人要问了:“70岁的人还能不能继续开车?”
你问我,我也不知道。
但有一点我很清楚,方向盘对很多老年人来说,不只是个工具,它更多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接触世界的方式。
拿走它,就得给他们另一双“脚”,不然这事儿迟早还是要闹。
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