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开启去中国化,命令剔除供应链中所有来自中国的原材料

#我的封神名场面#通用汽车正搞一场大动作,涉及几千家供应商的供应链变革。据悉,这家美国最大汽车厂商已经发出明确信号:要逐渐剔除供应链中所有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有的供应商甚至被要求在2027年前完全摆脱与中国的采购联系。这一措施反映出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已经从贸易政策层面,深入到了汽车工业最核心的供应链结构。而这个操作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操作难度,也许比预想的还要大得多。

四位消息人士透露,通用汽车的高层从2024年底开始陆续通知一些供应商,传达这一战略走向,但真正让这事变得逼得紧,是2025年春季中美贸易战的激烈升级。通用把这动作看作是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关键措施, 可实际上,促成他们做出这个决策的原因,更多是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毕竟,他们每年要生产数百万辆车,依赖全球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一旦发生因政治引发的供应中断,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这次的决定时机,实在挺耐人寻味的。虽然通用汽车最近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还算不错,2025年第二季度新能源车的销量还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但公司高层明显把供应链的安全放在了市场的机遇之上。通用在中国有不少合资企业和本土化的生产基地,主要还是服务中国市场的小局面。而让底特律总部担心的,是如果北美和其他国家用到的零部件,过度依赖中国供应商的话,一旦出了点什么事,可能会变成致命的隐患。

重构的代价与难度

把供应链从中国搬走,难度远远超过你想象的程度。汽车行业算得上全球化程度特别高的一块产业,一辆现代汽车里面大概有三万多个零件,而这些零件之后还牵扯到数不清的二级、三级供应商。比如通用的标准不仅意味着直接交货的供应商得找新的来源,连上下游的供应链都得从头再搭配,调配起来真是麻烦得很。

通用汽车开启去中国化,命令剔除供应链中所有来自中国的原材料-有驾

成本无疑是个大问题。麻省理工学院2025年的供应链研究指出,虽然近岸外包能把物流产生的排放降低大约10%,但一开始的投资和日常运营费用可是蹭蹭上涨。要建新工厂、培训工人,搞好质量管理体系,还得花不少钱、耗不少时间。对许多中小企业供应商来说,转型的花费简直难以负担,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利润已经很紧的情况下,这可真不是件轻松事。

技术转让同样是个难题。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已经建立了难以超越的优势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比如稀土材料,中国掌控全球大约90%的稀土加工能力,而稀土磁性材料对于电动汽车的电机来说,重要得不行。到2025年5月,美国主要汽车厂商和他们的供应商集体写信给特朗普政府,直言如果得不到可靠的稀土磁性材料供应,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就会遇到大麻烦。这种瓶颈还出现在电池材料、先进电子元件以及某些精密加工技术上。

时间紧迫感就更强了,2027年的截止期限看起来还算有点空档,但实际上,考虑到供应链的重组繁琐程度,这个时间安排还是挺逼仄的。有行业专家说,搭建一条全新的供应链通常得三到五年时间,包含供应商筛选、产能建设、质量检验以及产能爬升等多个环节。实际上,通用汽车要求供应商在常规周期的一半时间内完成转型,也就是说,这个转变难度挺大的。

墨西哥、东南亚和印度被看成最有可能成为替代目的地的 candidats。通用汽车更倾向于从北美那些工厂采购产品,这也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中的区域价值含量标准。近几年,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得挺快,主要归功于邻近美国市场和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越南、泰国和印度也在积极争取跨国汽车公司的投资,但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供应链的完整性以及技术水平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

产业重组的多重影响

通用汽车的动作可不是孤零零的事,而是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重整的一个缩影。特斯拉虽然在中国建了超级工厂,但它的全球供应链策略也在调整中,公司打算在田纳西开个磷酸铁锂电池工厂,采用中国的技术路线,但要在本土搞生产。福特汽车也受到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的潜在影响,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电动车生产方案。

这波供应链的转变,对咱们中国零部件企业来说,既是个挑战,也藏着不少机会。根据《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全球百强零部件公司的总营收近年来头一回出现了负增长,跌了5.07%,降到82,456.68亿元人民币。不过,咱们国内的一些实力派零件企业也在积极应对,进行技术升级,还在海外布局。部分有实力的中国供应商,选择在墨西哥、美国或东南亚设厂,以“中国产、在当地做”的方式,继续为全球市场提供服务。

对买家来说,这次供应链变革最终会在价格和货源方面表现出来。有汽车行业专家提醒,供应链变得多元化,可能会让新车价格多涨个5%到15%。在这个转型的过渡阶段,部分车型可能会遇上生产拖延或配置调整的情况。这一轮变革虽然让行业有点痛苦,但其实也是得舍弃旧模式,走向更分散、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供应链体系的必经之路。虽然成本可能会相应变高,不过长远来看,它能帮行业更稳扎稳打。

通用汽车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其实挺复杂的。一方面,公司的新能源车战略在中国加快推进,别克品牌从2025年开始推出的所有新车都将是新能源车,涵盖纯电动、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车这几个细分市场。总裁马克·罗伊斯也坦言,公司从中国新兴电动车势力那里学到了不少,尤其是在语音控制和先进信息娱乐系统方面。这个“参与市场但不完全融合供应链”的策略,试图既享受中国市场增长带来的红利,又避免在全球供应链上过于依赖某个地区。这思路挺精明的。

不过,全面摆脱中国供应链,真办得到么?《纽约时报》关于亚洲制造业“去中国化”的深度报道里提到 due to 原产地规则判断的复杂和模糊,很多迁往东南亚的生产线其实还是高度依赖中国的原材料、中间品和技术支持。有些行业观察人士说,就算表面上转了个圈,实际上只是增加了个中间环节,并没有真正把来源变得多元化。

地缘政治对汽车供应链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原材料上,还体现在技术标准和数据管理方面。车载网络和智能驾驶系统需要大量数据传输和处理,这些技术的推广使用逐渐被国家安全因素限制住了。德国MD Elektronik公司在研究地缘政治对车载网络的推动作用时提到,乌克兰、中东的冲突,以及美国不断变化的关税政策,都让汽车行业不得不重新调整全球供应链,这种调整不仅关系到硬件零部件,还涉及软件、数据,甚至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通用汽车定下的2027年目标,要实现的话,将成为检验这种供应链重组是否可行的关键指标。如果顺利达成,它可以为其他旨在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的制造商树立一个典范;要是遇到很大困难,也许会让政策制定者重新考虑彻底脱钩的现实可行性和代价。不管结果怎样,起源于底特律的这场供应链变革,已经在全球汽车行业掀起了无法逆转的浪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