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现在市面上那些带脚刹的踏板摩托车越来越难找了,仿佛一夜之间就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作为一个和摩托车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车评人,我最近陪朋友选车时也深有体会,跑了好几家店都没见到脚刹车型的身影。 这不禁让我思考,这种曾经随处可见的设计,怎么就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主流市场呢?
记得我第一次骑脚刹踏板车还是十年前,那会儿刚拿到驾照,借了朋友的旧款踏板练手。 当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用脚刹车特别自然,就像骑自行车一样简单直接。 特别是堵车时,左脚控制离合,右脚负责刹车,确实让左手轻松不少。 但这种设计真的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完美吗? 随着骑行经验的积累,我渐渐发现了问题所在。
说到安全性,这可是脚刹踏板车最受争议的地方。 多数脚刹车型都采用前后联动刹车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BS。 听起来很先进对吧? 一脚下去前后轮同时制动。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系统分配刹车力的比例是固定的。 咱们都知道摩托车刹车时重心会前移,前轮需要承担超过七成的制动力。 可CBS系统哪管这些,它只会机械地按预设比例分配力量。 结果就是前轮刹不住,后轮又容易抱死侧滑。 我有个朋友就吃过这个亏,雨天紧急刹车时后轮打滑,差点摔车。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弯道刹车的问题。 有经验的车友都明白,过弯时轻微带点后刹能更好地控制车身姿态。 但脚刹车型就做不到这么精细的操作,你想单独控制后刹? 没门儿! 系统强制你前后一起刹,这在弯道里简直就是安全隐患。 反观现在主流的手刹系统,右手前刹、左手后刹,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完全由骑手根据路况自主判断。
操控性方面,脚刹的设计确实存在不少局限。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试过站着骑踏板车? 遇到颠簸路面时,稍微站起来缓冲一下是很自然的动作。 可这时候要是需要刹车就尴尬了——脚都离开踏板了还怎么踩刹车? 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只能赶紧坐下再刹车,手忙脚乱的。 而手刹车型就没这个烦恼,站着、坐着、压弯,手指头始终搭在刹车杆上,想刹就刹。
还有啊,在市区骑行的车友肯定深有体会,红绿灯、行人、电动车,路况复杂得很,需要频繁加减速。 脚刹车型的右脚得在油门和刹车之间来回切换,这个瞬间的延迟可能就决定了能否避免事故。 而手刹车型的右脚永远放在油门上,减速时手指轻轻一勾就行,流畅又安全。
现代安全标准已经全面转向手刹系统,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最主流的ABS防抱死系统和手刹简直是天作之合。 前后轮可以分别安装独立的ABS模块,实现精准的防抱死控制。 而脚刹的联动系统要想搭配ABS,那个结构复杂程度和成本都会大幅上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连最入门的踏板车都标配了前碟后鼓的手刹系统,高配车型更是普遍装备了ABS。
从我试驾过的十几款新车来看,手刹系统的进步确实明显。 记得上次试驾某品牌的最新款踏板,双通道ABS配合精准的手刹控制,紧急制动时车身稳得像被按在地上一样。 这种安全感是老式脚刹车型给不了的。
当然啦,脚刹踏板车也并非一无是处。 对刚入门的新手来说,脚刹确实更符合直觉;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骑手或者行动不便的车友,脚刹可能更友好。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还能在一些复古车型或特殊改装车上看到这种设计。 但话说回来,为了那么一点便利性牺牲最重要的安全性,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全球摩托车市场已经把手刹系统作为标准配置,各大厂商为了降低成本、统一标准,自然就会淘汰掉非主流的脚刹设计。 这就像汽车里的手动挡和自动挡,不是说手动挡不好,而是市场选择了更便捷的自动挡。
车友们,科技进步总是朝着更安全、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脚刹踏板车的消失,其实是市场做出的理性选择。 现在去买车,销售都会推荐手刹车型,这确实是有道理的。 可能刚开始从脚刹转手刹会有点不习惯,但我敢保证,只要你适应了,就会爱上那种精准控制的快感。
不知道各位车友在选车时会更倾向于哪种刹车设计呢? 对于还在犹豫的新手朋友,你们是会选择更容易上手的脚刹车型,还是为长远考虑直接选手刹版本?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和经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