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界H5预售18小时订单破5万,上汽华为联手改写市场规则
今天一早打开手机,就看到“尚界H5”又刷屏了。说真的,我很久没见过哪款车能有这么大的关注度——开启预售18小时内,订单量突破5万辆,这数字相当于造车新势力冠军零跑汽车整个7月的销量。更夸张的是,早在8月份,仅仅一条预售消息就让上汽集团股价直接涨停。
作为一名关注汽车行业多年的博主,我不得不说,上汽和华为这次联手,真的搞出了大动静。
01 一场“双向奔赴”的合作
尚界这个品牌的诞生,背后是上汽的主动出击。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最近在节目里透露,他2024年回到集团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董事长能不能和华为合作。经过多次主动沟通,才终于促成了这段“姻缘”。
华为那边的余承东倒是很实在,他说当时已有四界,资源极度紧张,“很多车厂来找,我们都拒绝了”。但上汽深厚的制造体系和对智能汽车的坚定信念,最终打动了华为。
用贾健旭的话说,“两个有趣的灵魂总归会相遇”。这话听着挺文艺,但背后的商业逻辑很清晰——上汽需要华为的智能技术,华为需要上汽的制造能力。
02 精准卡位黄金赛道
尚界H5能一炮而红,精准的市场定位功不可没。
这款定价16.98万-20.98万元的中型SUV,正好卡在了15万-20万元这个黄金赛道。数据显示,这个价格区间的乘用车销量占比高达20%,是典型的换购增购主力市场。
但更重要的是,尚界H5首次将华为ADS4.0智驾系统带入了主流消费市场。在此之前,鸿蒙智行的其他品牌虽然也有低于30万元的车型,但最低配版本都在20万元以上。
余承东在鸿蒙智行发布会上坦言,“20万元以下做下来都是亏的”。明知可能亏钱还要做,华为和上汽显然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用高端智能体验打开大众市场。
03 上汽的底气何在?
说到上汽,很多人可能还停留在桑塔纳时代的印象。但实际上,这家老牌车企手里握着的牌相当不错。
70年的造车底蕴、近1亿的用户积累、完备的供应链、成熟的制造体系,这些都是尚界成功的底气。特别是在海外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汽是唯一实现双百万辆级销量规模的车企。
在技术方面,上汽的“七大技术底座2.0”在2025年迎来全面爆发,涵盖了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汽甚至开始通过“高端技术反哺合资”模式,将技术能力输送给大众和奥迪。这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04 华为得到了什么?
对华为来说,尚界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鸿蒙智行产品体系,覆盖了10万元到20万元价格区间。
从华为的角度看,这步棋走得相当聪明。通过与合作车企共享技术,华为既不用自己建工厂背负重资产,又能快速扩张市场份额。这种轻资产模式,让华为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技术和品牌建设。
而且,尚界H5的热销也证明了华为技术的市场吸引力。消费者不是不愿意为智能驾驶买单,只是过去的价格门槛太高了。现在有了更亲民的选择,市场的热情自然就被点燃了。
05 1+1>2的协同效应
在我看来,上汽和华为的合作堪称传统车企与科技企业联姻的典范。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分析得很有道理:“对于上汽来说,与华为的深度绑定,不仅为上汽带来了智能技术,还有流量和营销方式的加持。”而且,“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制造企业单打独斗不现实。跨界合作、跨界共赢已经是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谁依赖谁,而是真正的优势互补。上汽贡献了制造能力和供应链管理经验,华为提供了智能技术和流量加持,最终实现了1+1>2的效果。
06 改写市场规则的开始
尚界H5的热销,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被验证有效,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都将被改写。过去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机械硬件层面,而现在,竞争的核心正在转向智能生态。
对上汽而言,尚界不仅仅是一个新品牌,更是其转型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售130.4万辆,同比增长21.1%,销量占比提升至63.5%;新能源车销售64.6万辆,同比增长40.2%。这些数字背后,是上汽持续推进战略转型的成果。
回过头来看,尚界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是上汽制造基因与华为数字基因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机械硬件比拼”向“智能生态竞争”转型的一个缩影。
作为消费者,我们乐见这样的合作。毕竟,当车企们开始卷技术、卷体验,而不是简单地卷价格,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这些普通用户。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有20万预算,会考虑这台带着华为智能技术基因的尚界H5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