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路高歌猛进。GDP同比涨了5.3%,这可不是小数目。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得数工业板块里的“新宠”——新能源汽车。不仅增速达到了36.2%,而且在去年的高基数上还稳住了两位数增长,这架势就像是考场上的学霸,不光分高,还次次稳定输出。
再看数据,3月份以后,全国每天都有4万辆以上的新能源车下线。这么多新车扎堆上市,让不少买油车的人都开始琢磨:是不是该换个电动的?不仅如此,上半年全国汽车总产销量双双突破1500万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冒头,本土汽车产业链跟着水涨船高。
说到各省比拼,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要论最大赢家,今年非安徽莫属。一份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直接把答案摆桌面:1-6月安徽整车产量149.95万辆,妥妥坐稳全国第一把交椅。如果只看新能源领域,更是风头无两——73万台的新能产量,把去年全年水平几乎抹平,这速度怕不是加装了火箭助推器。
老牌造车大省吉林、湖北这回有点尴尬,被安徽这个后起之秀抢尽风头。从出口成绩单来看,奇瑞和江淮联手出击,一个54.8万台出口,一个超10万台,比特斯拉还牛气。这俩企业撑起半边天,也难怪有人调侃:“世界那么大,但中国制造已经占了一半。”
那么问题来了:安徽凭啥这么猛?首先,人家对首位产业的重视程度堪比家里长子,不仅政策给力,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团建”氛围那叫一个浓厚。七大整车品牌扎堆合肥,从豪华旗舰到亲民爆款全都有。今年5月底,江淮和华为联手推出尊界S800,仅用50天就斩获8000多台订单,这速度让同行直呼内行。而蔚来第二品牌乐道L90更是一炮而红,用98小时跑完1万公里,把极致定价玩出了花样,也再次证明补能网络的重要性——毕竟没人想体验“电动车版人在囧途”。
奇瑞也没闲着,新品A9L上市成爆款,上半年集团卖出126万辆,再创历史巅峰。这种全员冲刺、你追我赶的画风,让人不禁感叹一句:“卷王之王非皖不可!”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谁还敢小瞧国产自主品牌?曾经我们羡慕国外的大奔宝马,如今自己家的新能源早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不管你信不信,如今合肥街头开蔚来的司机,说不定就是隔壁楼的小李,他买菜顺便还能炫耀一下自家的自动驾驶功能。
不过话说回来,“领跑者”的帽子戴久了也沉甸甸。市场竞争激烈如战场,没有永远的一哥。“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但如果创新乏力、服务掉队,很快就会被后来者反超。所以,对安徽来说,现在绝不是躺赢的时候,而应该趁热打铁,加码核心技术研发,加强售后服务体验,同时继续拓展海外市场,让“中国智造”真正成为全球名片。
吃瓜群众突然悟了……当昔日东北老工业基地黯然失色,新贵崛起搅动格局,是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汽车下一个传奇,会不会又诞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那些曾经靠惯性吃饭的大厂们,又准备好迎接新时代了吗?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