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和丰田最近在中国市场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到底为什么?是因为中国造车的新势力把新能源车做到了极致,这让这些老牌巨头不得不转身学习、甚至模仿原来被自己视作“后辈”的中国品牌。大众主动找小鹏合作,研究智能汽车最核心的“神经系统”;丰田直接把比亚迪的电池和华为的智能技术搬进自己新出的车里。
接下来的变化特别明显。以前大家买车关心的是发动机、变速箱,现在全都改成了车机流不流畅、语音助手灵不灵、自动驾驶能不能真管用。大众用最快的速度,把决策权交到中国市场,还在合肥组建了3000多人的开发团队,想拉近和中国消费者的距离。丰田同样没耽误,把最成熟的电池和智能座舱都塞进产品里,工厂也直接开到了上海,而且定下了两年就要投产的目标。大众和丰田都开始用中国的开发节奏做事了,谁慢谁就会被淘汰。
没想到的是,这种拼速度和拼集成的办法,也有各自的难处。比如丰田的bZ3因为软件兼容的问题被召回,喻示着多家“拼装”的方案还不够默契。大众那边,虽然销量回升,可新平台能不能真的落地,还得看长期效果。所以大家在努力学习“中国速度”的时候,其实也都在摸索怎样补课,怎样往自己原本的体系里真正植入这些新的基因。
现在汽车行业拼的不是谁技术强、市场大,而是谁能最快把新东西学到手,还能用中国的成功经验带动全球转型。大众和丰田这些老牌公司,只有把“中国速度”变成自己的日常操作,才能在和特斯拉、甚至和更年轻的中国品牌下一轮竞争里不被淘汰。
可以说,中国市场就像一轮大熔炉,把全球汽车巨头逼得只能走出舒适区,重新适应新游戏规则。不懂学习,就走不远,变得灵活了,才有新的胜算。这场变革,其实每个人都会多少感受到,谁尚未适应,谁就会落后一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