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了!3个关于电动车的谣言要注意,车主别再被骗,会损伤电池
大家好,我是老张,一个在城市里穿梭了十几年的“老司机”。从最早的自行车,到后来的摩托车,再到如今满大街的电动车,我算是见证了短途出行工具的变迁。说实话,电动车这玩意儿,真香!不用考驾照,不用交保险,充电比加油便宜多了,上下班、接送孩子、买菜逛街,那叫一个方便。每年几千万的销量,足以证明它就是咱们老百姓心中的“短途出行之王”。
但问题也来了,车多了,关于它的说法也就多了,尤其是关于电池的,简直五花八门,神乎其神。什么“电池缺水了要加蒸馏水”、“新买的车得充24小时激活电池”、“电池鼓包了随时会爆炸”……听得我一愣一愣的。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必须说,这些说法,很多都是谣言! 不仅不能帮你省心,反而可能让你的爱车“伤上加伤”,钱包大出血。今天,我就以一个普通车主的身份,跟大家聊聊这3个最常见的电动车谣言,希望能帮大家避避坑,别再被忽悠了。
谣言一:电池“缺水”?补点水续航就回来了?
“哎呀,我的电动车怎么越骑越没劲了,以前能跑40公里,现在20公里就没电了!”这大概是很多车主都遇到过的问题。一问修车师傅,人家头也不抬:“电池缺水了,补点水就行。”然后一瓶“神奇”的蒸馏水下去,嘿,好像真能多跑几公里。这事儿靠谱吗?
我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事儿,得分情况看,但大多数时候,补“水”就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咱们现在电动车用的主流电池是铅酸蓄电池。这种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确实会产生电解反应,导致电解液里的水分蒸发。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充电、骑完车立马充电、或者长期过充(充电器一直插着)的情况下,水分蒸发会加快。这时候,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浓度变高,会影响电池的化学反应,导致续航下降。在这种特定情况下,适量补充蒸馏水,确实能恢复一部分电解液,让电池“回光返照”一下。
但问题是,如果你的电动车是正常使用,一两年后续航下降,这大概率是电池老化的表现,而不是“缺水”。电池内部的极板会硫化、活性物质会脱落,这些都是不可逆的损伤。你这时候再往里补水,就好比给一个肾衰竭的病人打生理盐水,能解一时之渴,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可怕的是,强行补水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增大,加速电池报废,甚至造成漏液。 所以,别再迷信“补水”神技了,续航下降,首要考虑的是电池寿命问题,而不是“缺水”。
谣言二:新买的电动车,首充必须24小时?
“新手机要充12小时,新电动车是不是也得充24小时?”这个说法,估计不少上年纪的车主都信。他们总觉得,新电池得“激活”一下,让它“记住”自己的容量,以后才能用得久。这逻辑听着好像挺有道理,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这完全是老黄历了! 以前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确实有“记忆效应”,需要深度充放电来校准。但咱们现在电动车用的铅酸电池和锂电池,早就没有这个烦恼了。它们属于“随用随充”的类型,根本不需要所谓的“激活”仪式。
你想啊,厂家生产出来的电池,出厂前都经过严格测试和激活,你买回家,直接用就行了。你非要充个24小时,那不是在“激活”电池,而是在“虐待”它!长时间充电,尤其是亮绿灯后还不拔,会导致电池过充。过充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电池发热、鼓包,严重缩短电池寿命。我见过太多车主,新买的车,就因为首充“太认真”,没几天电池就鼓包了,心疼啊! 所以,新电动车充电,看到充电器变绿灯,再充个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足够了,千万别搞什么“24小时马拉松”。
谣言三:电池鼓包=随时会爆炸?
说到电动车起火爆炸,那新闻可真不少,看得人心惊胆战。很多车主一看自己车的电池鼓包了,立刻就慌了:“完了完了,这玩意儿要炸了!”然后赶紧把车扔在楼道里,或者不敢充电了。电池鼓包,真的等于“定时炸弹”吗?
这得分电池类型来说。 锂电池,尤其是劣质的三元锂电池,确实存在热失控的风险,一旦短路、过充或受到物理损伤,有可能起火甚至爆炸。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三令五申,严禁电动车进楼道、严禁私拉电线充电。
但咱们大多数普通电动车用的还是铅酸电池。铅酸电池鼓包,主要原因是在充电过程中,内部产生了过多的气体(主要是氢气和氧气),而安全阀又没能及时排出,导致外壳被撑大。 它的电解液是硫酸,极板是铅,这些都不是易燃物。产生的氢气虽然可燃,但在电池密封的环境下,浓度很难达到爆炸极限。目前几乎没有权威报道说,铅酸电池是因为自身鼓包而直接起火爆炸的。
那为什么会有铅酸电池电动车起火的新闻呢?罪魁祸首通常是线路问题! 比如电线老化、接头松动、充电器劣质、或者电池盒进水导致短路,这些才是引发火灾的“真凶”。电池鼓包更多是过充或电池老化的结果,而不是起火的原因。所以,如果你的铅酸电池鼓包了,确实说明它已经“病”了,需要更换,但它不会像“气球”一样随时“砰”地一声炸了。 当然,安全起见,鼓包的电池还是要尽快更换,并检查充电线路。
结语
聊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对待电动车,尤其是电池,要科学理性,别被各种“民间偏方”和“老经验”带偏了。 电池是消耗品,有它的使用寿命,正常使用下,三五年换一次很正常。我们能做的,就是避免那些错误的充电习惯——别一天充八遍,别用完再充,别高温充电,别长时间不拔充电器。 这些才是真正“伤电池”的行为。
电动车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车主,我们既要享受它带来的便捷,也要了解它、爱护它。与其相信那些不靠谱的“谣言”,不如踏踏实实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在你身边,还听过哪些关于电动车的“神乎其神”的说法?你觉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破谣传,涨知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