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起步就掉两格电,为什么充电亮绿灯也充不满,行内人说原因
哎,这天儿是真是一天比一天冷了,早上出门那叫一个刺骨啊!我那辆心爱的小电驴,以前一口气能跑五十公里不在话下,现在?嘿,你猜怎么着?刚拧动油门,仪表盘上的电量“唰”地一下,直接掉了两格!看得我心都在滴血。更离谱的是,昨晚特意充了一整夜的电,眼瞅着充电器亮起了绿灯,结果今天一骑,没几分钟电量就开始报警。这到底是咋回事?难道是我的电池坏了?还是充电器出了问题?相信不少骑电动车的朋友最近都遇到了类似的困扰。别急,作为一个在街头巷尾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好好唠唠这个事儿,咱们一起揭开这“虚电”背后的真相。
电动车起步就掉两格电,这真的是电池“病”了吗?
先说结论:别慌,你的车大概率没坏!这事儿啊,真不怪电池,要怪就怪这该死的天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到冬天,手机的电量就跟坐了滑梯似的,“嗖嗖”往下掉,有时候温度太低,手机直接就自动关机了,得捂热乎了才能重新开机。咱们的电动车,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电动车现在普遍用的都是铅酸电池或者锂电池,这两种电池都有个共同的“软肋”——怕冷!当气温降到10℃以下时,电池内部的化学活性就会大大降低,导致电池的实际可用容量开始下降。有数据显示,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电池容量大约会减少1%。等到零下几度的时候,电池的续航能力甚至可能直接腰斩!本来能跑50公里的车,现在可能连30公里都悬。所以,当你早上冷启动电动车时,电池为了提供足够的动力,瞬间输出大电流,电压自然会有一个短暂的下降,仪表盘上显示的电量也就跟着“跳水”了。这并不是电池真的少了这么多电,而是低温下的“暂时性失血”,等你骑起来,电机和电池稍微热乎一点了,电量显示通常会稳定下来。说白了,这就是低温给咱们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属于正常现象,不用过分焦虑。
充电器亮了绿灯,为啥还感觉“虚”?
另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充电器明明亮了绿灯,表示已经充满,可为啥一骑起来就没电?这感觉就像是被“欺骗”了一样。这里头的门道,还是离不开那个“冷”字。首先,我们要明白,充电器的绿灯,其实是根据电池的电压来判断是否充满的。但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化学反应变慢,充电效率会显著降低。也就是说,即使充电器检测到电压达到了设定值而亮起绿灯,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可能并没有完全“吃饱”,实际储存的电量远没有达到常温下的水平。这就造成了所谓的“虚电”。其次,充电速度本身也会变慢。想象一下,你在冰天雪地里给手机充电,是不是也觉得特别慢?电动车同理,在室外零下几度甚至几十度的环境中,充电速率慢得让人心焦,有时候充一整晚都不一定能真正充满。所以,绿灯亮了≠真满电,这背后是低温对电池充电过程的双重打击:一是充得慢,二是充不满。
面对“冬日电耗刺客”,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
说了这么多,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电动车在冬天变成“短腿小毛驴”,然后自认倒霉吗?当然不是!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低温对电池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尽量缓解这个问题。
第一,条件允许的话,尽量把车停在室内或车库充电。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避免在寒风凛冽的室外充电,能大大提升充电效率和实际电量。哪怕只是停在楼道里,也比暴露在户外强得多。
第二,掌握正确的充电时机。不要等电量完全耗尽再充电,最好在电量剩余20%-30%时就开始充电。而且,尽量选择在白天温度相对较高的时候充电,避免在深夜或凌晨最冷的时候充。
第三,关于换电池,我的建议是慎重。市面上确实有一些宣传“耐寒”的升级版电池,它们的性能可能会比普通电池好那么一点点,但价格可不便宜。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为了一个季节性的短板花大价钱更换电池,性价比实在太低。除非你的电池本身就已经老化严重,到了该换的时候,否则没必要专门为了过冬而换新电池。
最后,心态要放平。冬天电动车续航打折,这是所有电动车的通病,四轮的新能源汽车也一样逃不过这个“魔咒”。与其抱怨,不如想想如何更好地应对。比如,规划好出行路线,适当增加充电频率,或者像文章开头那位“小甄”说的,如果条件允许,能开小汽车就尽量别骑电动车。但如果只能依靠电动车,那也要心怀温暖,毕竟它依然是我们穿梭城市、风雨无阻的好伙伴。话说回来,面对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局限,我们该如何平衡期待与现实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