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最近想买车,可得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就在前几天,J.D. Power那边搞了个大动作,调查了两万多个车主,结果出来的数据让不少人都傻眼了。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现在买车,真不是越贵越省心,反而可能是越贵越闹心。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你想啊,现在满大街跑的车,配置是一个比一个高,大屏幕、智能驾驶、语音控制,啥新鲜玩意儿都往上堆。可问题来了,东西多了,毛病也就跟着多了。数据摆在那儿呢,设计上的问题比去年涨了整整两成,现在车主们投诉的问题里头,有接近一半都是设计本身就有问题。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十个抱怨里头,就有四五个是厂家在设计阶段就没整明白的。
更扎心的是啥?车开了一两年之后,问题反而越来越多。从2023年到现在,新车的毛病是一年比一年多,按照专业的说法就是PP100指数,从168涨到了195。你可能不懂这数字啥意思,我给你换个说法:就是平均一百辆车里头,出毛病的地方从168个增加到了195个。这还是新车啊,刚买没多久就这样,你说气不气人?
现在买车最让人头疼的是哪些问题呢?排第一的就是那块大屏幕。你别看宣传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什么智能互联、语音助手,实际用起来经常卡顿,想说句话让车机帮你导个航,它愣是听不懂你说啥。有的车主跟我吐槽说,开车的时候想调个空调,结果在屏幕上戳了半天都没反应,差点气得想把那屏幕给砸了。
再说座椅这档子事儿。你可能会想,座椅能有啥问题?不就是坐着嘛。可实际上,这玩意儿的投诉量也是蹭蹭往上涨。有的车坐个把小时腰就疼,有的调节按钮用着用着就不灵了,还有的加热通风功能跟摆设似的。花了大价钱买的车,结果坐着还不如十几万的舒服,你说这不是坑人嘛。
驾驶辅助这块就更别提了。现在哪个车不说自己有辅助驾驶?L2、L2+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可真用起来,那问题可太多了。有的车主说,高速上开着辅助驾驶,车道保持功能突然就失灵了,方向盘乱打,吓得赶紧接管。还有的自动刹车系统,该刹的时候不刹,不该刹的时候瞎刹,搞得人提心吊胆的。
说到这儿,咱们得聊聊哪些牌子还算靠谱。这次调查下来,只有六个品牌过了及格线。排第一的是奇瑞,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人家这几年一直稳稳当当地占着自主品牌的头把交椅。你可能会觉得奇瑞不就是个便宜货嘛,能有多好?可人家就是实在,不玩虚的,把该做好的都做好了。
红旗排第二,这个倒是有点意思。以前大家都觉得红旗就是个面子工程,买的都是图个牌子响亮。可这次人家用实力说话了,质量确实站得住脚。看来做高端车也不一定非得靠堆配置,把基本功练扎实了才是正道。
吉利和传祺勉勉强强算是达标了,分数卡在及格线上。这两家走的都是量大管饱的路子,车型多,销量大,能保持这个水平也算不容易。
让人最意外的是坦克和捷途。坦克这牌子专门搞越野车的,按理说结构复杂,应该更容易出毛病才对。可人家厉害就厉害在,新车出来之前先拉到西藏、沙漠这些极端环境里头狠狠造,能整出来的毛病提前都整出来了,到消费者手里自然就省心了。捷途呢,走的是另一个路子,就是实惠。用的都是市面上用了好几年的成熟零件,虽然不新鲜,但胜在稳定,反正也不会出啥幺蛾子。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事儿可能让不少人意外了。那些号称代表未来的新势力品牌,这次一个都没进榜。你没看错,一个都没有。前些年这些牌子有多火啊,排队等车,加价提车,仿佛买到就是赚到。可现在看来,玩概念、炒热度容易,真要把车造好了可就难了。
这些新势力品牌的问题出在哪儿?说白了就是太急了。恨不得今天想出个新功能,明天就装到车上去。软件系统天天更新,搞得车主们都成了小白鼠。今天推送个更新修这个bug,明天又推送个更新修那个bug,结果越修bug越多。还有的车机系统,更新完了以后原本能用的功能反而不能用了,这不是瞎折腾嘛。
更要命的是,这些新品牌在基础的东西上下的功夫不够。车门异响、天窗漏水、底盘松散,这些老毛病在他们的车上一样没落下。你科技含量再高,连最基本的装配质量都保证不了,消费者凭啥信你?
我有个朋友去年花了三十多万买了辆新势力的车,当时可得意了,逢人就说自己开上了“未来汽车”。结果没到半年,车机死机重启了不下十次,座椅加热功能坏了两次,最后一次还是在大冬天坏的,把他冻得够呛。最气人的是,去售后修车,排队要排好几天,零件还得从总部调。现在他见人就说,下次打死也不买这些新品牌了。
咱们再说回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空调这玩意儿吧,你要说它有多高科技那倒也不至于,可就是这么个基础功能,现在反而成了投诉的重灾区。有的车空调制冷效果差,大夏天开车跟蒸桑拿似的。有的空调噪音大,呼呼响个不停,吵得脑袋疼。还有的自动空调压根不智能,温度设定了也不管用,该凉不凉,该热不热。
噪音和异响这事儿就更普遍了。你想啊,一辆新车刚买回来,开着开着就这儿咯吱响,那儿咔哒响,换谁心里都不得劲。有的车跑高速的时候风噪特别大,跟开窗户似的。有的车过个减速带,整个车身都跟着一块儿响,感觉散架了一样。这些问题看着不大,可架不住天天折磨人啊。
车机系统的问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现在的车,动不动就是十几寸、二十几寸的大屏,恨不得把整个中控台都变成一块屏幕。可好看归好看,用起来是真糟心。卡顿就不说了,这都算是常规操作了。更离谱的是,有的车机系统连个蓝牙都连不稳,听个歌断断续续的。导航软件也是一个赛一个地不好用,要么定位不准,要么路线规划得乱七八糟。
语音控制这功能本来是为了方便,结果现在成了鸡肋。你说“打开空调”,它给你播音乐。你说“导航回家”,它给你打电话。好不容易听懂了,执行起来又慢得要死。很多车主反映,现在开车宁愿自己动手,也不用那个语音助手,因为用它反而更耽误事儿。
你看这些问题,哪个不是咱们开车的时候天天要接触的?屏幕、座椅、空调、噪音,这些东西用得最频繁,感知也最明显。厂家整天吹嘘自己的车有多智能,配置有多高,可这些基本的体验都做不好,还谈什么高端?
说到底,现在的汽车行业走进了一个误区。大家都在比谁的配置更多,谁的功能更炫,谁的宣传更猛,可偏偏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车首先得好用,得耐用,得让人省心。你功能再多,三天两头出毛病,谁受得了?
这里头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很多车企现在太浮躁了,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看到别人搞智能驾驶了,自己也赶紧上。看到别人用大屏了,自己也得整个更大的。可这种跟风式的创新,往往只做到了表面,根子上的技术积累和品控管理根本就跟不上。
你再看看那些进榜的品牌,人家凭啥能保持稳定的质量?靠的就是踏踏实实做事。奇瑞这些年能一直保持领先,不是因为它的车有多花哨,而是因为人家把每个细节都抠得很细。从设计到生产,从零件到装配,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坦克能在越野车这个高难度领域保持质量,靠的是真刀真枪的测试。这才是做车该有的态度。
对咱们买车的人来说,这份报告可太有参考价值了。以前买车可能就看个外观、看个配置表、看个价格,现在可得多留个心眼了。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固然吸引人,可更重要的是这车到底靠不靠谱,质量稳不稳定,用起来省不省心。
我建议啊,买车之前多去论坛看看真实车主的反馈,多打听打听这个牌子的售后服务怎么样。别光听销售顾问吹,什么“全系标配”“行业首创”的,听听就得了。真要掏钱了,还得看这个品牌在质量榜单上的表现,看看它的口碑到底如何。
还有就是,别被那些新概念给忽悠了。什么“新物种”“新势力”“未来出行”,这些词听着挺唬人,可实际上很可能就是个营销噱头。车还是那个车,四个轮子加个发动机或者电池,该有的毛病一个不会少。与其花大价钱当小白鼠,不如买个成熟可靠的品牌,至少用着放心。
说到最后,我就想问问大家,你们买车的时候最看重什么?是炫酷的配置,还是实实在在的质量?你们的车用到现在,有没有遇到过什么让人抓狂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买了新势力品牌的朋友们,你们现在后悔吗?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经历吧,让准备买车的朋友们也能少踩点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