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提车20天800公里:智驾超预期,但这些坑你得知道!

今日车圈有大事!

有人提车20天,就让问界M8这位“新伙伴”跑了800多公里,而且这800公里里,有整整600多公里是让它自个儿“代驾”完成的!

这可不是什么“听风就是雨”的传闻,而是实打实的用车体验。

今天,咱就来好好剖析一下,这位“移动堡垒”究竟有多“神”,尤其是它的智能驾驶,是不是真能让你在漫漫车辙中,享受几分“身心俱解”的轻松?

问界M8提车20天800公里:智驾超预期,但这些坑你得知道!-有驾

我这人,对新鲜玩意儿总有股子“不破不立”的劲儿,尤其看到这种上来就敢打包票“智驾超预期”的,那必须得好好“会会”它。

20天,800公里,这速度,堪比我当初那批“追风少年”的日子。

如今,这车已然成了我们全家的“安乐窝”,从初升太阳般的幼童,到夕阳余晖般的老者,四个轮子一转,全家人的出行,就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行军”,舒展而有序。

先说这空间,简直是“鬼斧神工”的造诣!

我们家这人口构成,说起来也算是个“小联合国”,两大两小再加一位需要细心呵顾的长辈。

过往,每次出行,那车厢里的拥挤,常常让我联想到《红楼梦》里贾府众人挤在马车上的情景,一派热闹却又透着几分局促。

可这M8,你只需将第三排稍微放平,它便能化身为一个宽敞的“移动客厅”。

即便是满载四五人,再辅以大大小小的行李,车内依然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过去那后备箱,每次装载,都如同“搬石上山”,充满挑战,如今?

轻描淡写。

问界M8提车20天800公里:智驾超预期,但这些坑你得知道!-有驾

后排的长辈,腿部空间宽绰,可以安稳地打个盹,这比我记忆中那辆油耗惊人的“老伙计”,简直是“脱胎换骨”。

这车还有一个让我心头大悦的优点,那就是它那份“静谧如禅”的体验。

以往开油车,窗外哪怕是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都仿佛在耳边放大。

而这M8,一旦车门关合,外面的喧嚣便如同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

汽车的鸣笛声、街市的嘈杂,统统化为虚无。

你只能听到家人温软的低语,或是悠扬的音乐,仿佛置身于一处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长途跋涉,本该是旅途的疲惫,却在这份静谧中,化为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

我那容易晕车的太太,过往坐油车,简直是“一上车就如同一片落叶,随风飘零”。

可自从有了这M8,我特意为她开启了那“舒缓模式”,你猜怎么着?

她竟然安然无恙地享受了全程!

从城市的车水马龙,到高速的疾驰如飞,再到乡间的蜿蜒小路,她都能稳稳当当地刷着手机,欣赏着窗外的景色,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

问界M8提车20天800公里:智驾超预期,但这些坑你得知道!-有驾

这可真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心腹大患”,电车也能成为我们家庭出行的“安心之选”。

你或许会觉得,这么大的身躯,开起来肯定像“笨熊跳舞”,笨拙费力?

嘿,这你可就看走了眼!

这M8,近5米的车长,听上去确实是个“大家伙”,可它开起来,感觉却像是操控一台灵巧的“小精灵”。

方向盘轻盈得仿佛没有重量,一点都不费力。

连我太太都能轻松驾驭,这灵活性,简直是“四两拨千斤”。

当然,最让我心潮澎湃的,还是它在高速公路上的智能驾驶辅助。

一旦驶入高速,我便可以适时地将双手从方向盘上解放,让它来“运筹帷幄”。

它能精准判断超车时机,并适时闪烁灯光提醒,这安全感,就像是为我这位“领航员”请来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

那种感觉,好比司马迁在《史记》中描绘的“飞将”般勇往直前,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从容。

问界M8提车20天800公里:智驾超预期,但这些坑你得知道!-有驾

关于能耗,我稍后会附上一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大家不妨自行演算一番,我这800多公里的“征程”下来,感觉相当令人满意,比我最初的预期还要“慷慨”。

然而!

各位车友,听我一句肺腑之言,智能驾驶虽是“黑科技”,但它终究是“辅助”,而非“主导”。

真正的驾驶乐趣,还得是咱们自己“执掌乾坤”。

尤其是我这种身处小县城的朋友们,这里的路况,那叫一个“跌宕起伏”,充满了“惊喜”!

我们来细数一下,这智能驾驶的“避坑宝典”,这可是我用实践“淬炼”出来的真知,句句属实!

第一点:复杂路况,系统容易“迷失航向”。

咱们小县城的道路,你我都清楚,双车道常常被违规停放的车辆和横穿马路的电动车挤占得水泄不通。

在这种“混沌”的局面下,M8的智能驾驶系统有时会陷入“选择困难”,不知该前进还是该制动。

此时,切莫犹豫,果断接管!

更有甚者,在那种丁字路口,如果规则不允许掉头,你还执意让系统“效仿”古人“孤注一掷”,那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吗?

问界M8提车20天800公里:智驾超预期,但这些坑你得知道!-有驾

切勿与其“较劲”,安全永远是“压倒一切”的考量。

第二点:红绿灯前,得主动“出击”。

如果你幸运地排在队伍的最前列,进入了待行区,切记不可“坐以待毙”。

系统起步有时会略显“迟疑”,你得主动踩下油门,才能不至于“望尘莫及”。

在这个讲究效率的时代,谁还愿意跟红绿灯“耗时”?

第三点:路面“陷阱”,须得“火眼金睛”。

咱们城市的路面,偶尔会给我们“惊喜”——突如其来的井盖,或是深浅不一的坑洼。

M8的智能驾驶系统,在这方面的识别能力,似乎还有待“磨砺”。

因此,在市区行驶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用你的“锐眼”时刻捕捉路面信息,避免它给你来一场“意外的颠簸”。

第四点:限速策略,得“收敛锋芒”。

问界M8提车20天800公里:智驾超预期,但这些坑你得知道!-有驾

我最初将城区限速设定为60km/h,结果系统加速那叫一个“迅猛”,把路边的骑行者都给惊得不轻。

后来,我将其调整至40-45km/h,这驾驶的“平顺感”顿时提升了许多,既保证了行程效率,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惊扰”。

说到底,智能驾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境”,来个“因地制宜”的调整。

总而言之, 我们全家对这辆M8的评价,可以用“赞不绝口”来形容!

宽敞的空间,如“宁静的港湾”般的乘坐体验,以及那份“四两拨千斤”的操控感,都令人称道。

智能驾驶系统的表现,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更是“锦上添花”。

但请记住,它终究是“助手”,而非“主人”。

作为驾驶员,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实际路况和个人习惯,灵活调整策略。

毕竟,“安全”才是我们最可靠的“行囊”。

说到这里,我倒想听听各位的“高见”。

在使用智能驾驶系统时,你们是否也曾遇到过一些“啼笑皆非”的状况?

或者,你们是否掌握着什么独到的“避坑秘籍”?

不妨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你们的经验,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将这辆“移动堡垒”开得更加舒心、更加安心。

毕竟,科技的进步,最终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而我们,才是这场旅程中真正的主角,不是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