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重点,别绕弯子——日产亏损超百亿,卖掉总部楼还能租回用,人走钱不走场面,裁员、减产接连上演,时间点和数字都很硬,后面有来龙去脉和细节,别眨眼,看完你知道发生了什么。
2024年11月,日产先抛出一个决定,把横滨的总部大楼挂上了卖盘,价格定在970亿日元,然后说一句话,卖了以后我们还得租回来住;
2025财年上半年(4月到9月),日产公布亏损数字,净亏损2219.21亿日元,这就是他们说的“巨亏”,对照去年同期还有192.23亿日元的盈利,翻了个大车;
从2024年11月开始,日产先后宣布了裁员和减产计划,最初是9000人的裁员和20%的减产,到了2025年5月,因情况没好转,公司又追加国内外超过1万人的裁员,总规模合计约2万人,接近整体员工的15%;
工厂运转数据也不好看,英国那家公司统计出2024年日产在美国工厂的运转率57.7%,中国工厂45.3%,日本工厂56.7%,这些数字都远低于80%的盈亏平衡线,说明产能严重过剩却卖不动货;
外部环境也有压力,美国政策高关税给整条供应链施压,各国市场需求低迷,日产在多国销量都不尽人意,结果就是产能和销量之间裂出一个大沟;
公司内部也不平静,和本田的合并谈判没谈成,前社长内田诚在2025年3月底选择了辞职,这个时间点和亏损公告前后呼应,显得局面更为动荡;
日产一直在削减成本,已经取消了印度和阿根廷的生产项目,干脆关掉一些计划来省钱,这和裁员、减产形成一整套应对措施;
卖楼这件事既有现实需求也有象征意义,把自家总部卖了再租回来,是把固定资产变现来补血,也是承认短期内现金更重要;
公司成立有悠久历史,1933年12月由“日本产业”的股东成立,名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总部在横滨,一直是全球前十的大厂牌,旗下有日产和英菲尼迪,产品线含轿车、SUV和新能源车;
但现在的现实是,老牌劲旅也顶不住市场的变迁和外部政策影响,产能闲置、销量下滑、裁员扩围、卖楼补血,这些动作在短时间里接连发生,像极了企业在风雨中拼命稳住船舱的样子;
从2024年11月到2025年5月,再到2025财年上半报,这一连串动作带着时间轴往前推进,裁员和减产的节奏不断加快,决定也越来越紧迫;
员工流失、管理层换手、生产线闲置,这些具体表现一天接一天地出现,厂里机器开着却没有足够订单,管理层在开会里算钱和砍计划;
横滨总部那栋楼被挂牌出售,象征性很强,卖掉的是资产,但租回去用的决定说明核心运转还得继续,日常运作不能停;
数字是冷的,但影响是热的,亏损2219.21亿日元不是一句话能带过,背后是数万员工的岗位波动和供应商链上的连锁反应;
从高层到基层,决策传导下来就是裁员名单和减产通知,很多人要调整,有些工厂开始缩短班次、停掉生产线,办公室里也有人被叫去谈话;
这些动作在不同国家同时进行,影响面广,既有在日本本土的裁员,也有海外工厂和项目的关闭,印度、阿根廷的项目被取消就是明证;
日产的历史把它推到了这里,它曾经是市场里的大玩家,现在不得不把一些底牌打出来保命,卖楼只是其中一张;
在这一连串变化里,最直观的是产能利用率的跌落和销量的滑坡,这两项数据像两根最重要的生命线,一旦低于临界点,企业就得立刻做出调整;
时间轴上,先是2024年11月的裁员和卖楼声明,然后2025年3月底的高层变动,再到2025年5月追加裁员,最后是2025财年上半年的巨额亏损披露,这些节点串成一条清晰的线;
对外的决定看起来冷静而决绝,内部的调整却有很多无声的摩擦和阵痛,厂区里的工人、办公室里的白领,都在被这波浪潮推着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