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利润暴跌99%,中国市场遭围剿,华为理想蔚来刀刀致命

最近,很多人都在聊一个挺让人意外的事儿,就是那个在我们印象里一直高高在上、得加价排队才能买到的汽车品牌——保时捷,好像在中国市场突然卖不动了。

这个消息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在过去二十年里,保时捷可以说是无数成功人士的梦想座驾。

但数据是不会说谎的,最近保时捷公布的财报里,有一项利润数据跌得特别吓人,从四十亿欧元一下子掉到了四千万欧元,少了足足百分之九十九。

这数字一出来,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天哪,保时捷的车是彻底没人买了吗?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中国市场遭围剿,华为理想蔚来刀刀致命-有驾

其实,这里面有点门道。

这个利润暴跌百分之九十九,不完全是因为车卖不出去。

更主要的原因是,保时捷公司在财务上做了一个大的动作,他们把一些未来可能要亏钱的电动车项目提前给砍掉了,然后把这笔巨大的损失一次性算在了今年的账上。

说白了,这有点像年底大扫除,把家里没用的东西一次性全扔了,虽然扔的时候心疼,但屋子干净了,明年就能轻装上阵。

所以,这个惊人的数字,一部分是保时捷自己“导演”的。

但是,就算排除了这个财务操作的因素,一个更严峻、更真实的问题摆在了保时捷面前:它在中国这个曾经最大的“金主”市场,确实是遇到了大麻烦。

咱们来看实打实的销量数据,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就比前一年下降了百分之十五。

这还没完,到了2024年的头三个月,销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又大跌了百分之二十四。

这么一来一回,中国市场就从它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滑落到了第三位,排在了北美和欧洲的后面。

这就好比你家最赚钱的那个店,顾客突然少了一大半,这才是真正让人睡不着觉的事情。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个曾经的王者走下了神坛?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中国市场遭围剿,华为理想蔚来刀刀致命-有驾

要弄明白保时捷为什么会陷入今天的困境,我们得先回头看看,它以前是怎么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的。

在新能源汽车还没崛起的那个燃油车时代,中国的豪华车市场格局非常清晰。

最顶尖的是法拉利、兰博基尼这些,属于极少数人的玩具,普通人看看就好。

市场的大头,是被奔驰、宝马、奥迪这三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BA给占了,它们靠着三四十万到五六十万区间的车型,赚得盆满钵满。

而保时捷的定位就非常巧妙,它正好卡在BBA和那些顶级超跑之间,不上不下,却又独一无二。

它的策略简单又高效:用最经典的跑车911来树立品牌形象,告诉所有人,我才是跑车界的传奇。

然后,再推出更实用、更适合日常开的SUV车型,比如卡宴和后来的Macan,来真正地赚钱。

这个组合拳打得非常漂亮,911负责让大家心里有个念想,觉得保时捷是顶级的,而卡宴和Macan就在4S店里,等着那些事业有成、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老板们来买单。

这个策略在中国市场简直是天作之合。

2002年卡宴刚一上市,就点燃了中国富裕阶层的热情。

那时候,大家觉得跑车虽然拉风,但不实用,而卡宴就不一样了,它挂着保时捷的标,开出去有面子,车里空间又大,能拉着一家人出去玩,谈生意也能撑场面,简直是完美的选择。

所以,当时保时捷的4S店里,加价几十万提车都是常态,销售人员都牛气冲天。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中国市场遭围剿,华为理想蔚来刀刀致命-有驾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时捷就是靠着卡宴和Macan这两款SUV,在中国市场躺着赚钱。

然而,时代变了,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

当保时捷还沉浸在过去的辉煌里时,一群它以前可能根本没放在眼里的中国本土对手,已经悄悄地完成了布局,并且从四面八方发起了进攻。

首先发起冲击的,是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

华为推出的问界M9,对保时捷的打击可以说是最致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问界M9的目标客户,和保时捷卡宴的潜在客户高度重合,都是那些企业老板、公司高管。

过去,这些人买卡宴,买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但现在,华为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在国民心中的高端形象,也成了一种新的身份标签。

开问界M9,不仅仅是开一辆车,更像是在展示自己对前沿科技的认可和对国产品牌的支持。

更关键的是产品体验上的差距。

当一个老板坐进问界M9,体验到车里的投影仪、零重力座椅和极其流畅智能的车机系统后,再回头看看保时捷那套十年如一日、甚至有些落伍的内饰和车机,心里的天平很难不发生倾斜。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中国市场遭围剿,华为理想蔚来刀刀致命-有驾

就连一些保时捷的老车主都开始吐槽,说保时捷现在的产品除了跑车911还算经典,其他的车型在智能化和舒适性上已经严重落后,甚至有些小毛病不断,服务也跟不上。

当产品力出现这么大差距时,客户自然会用脚投票。

其次,是理想和蔚来这类主打家庭用车场景的新势力。

它们虽然没有直接对标保时捷,但却从另一个方向挖走了保时捷的客户。

现在很多老板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变得更加务实。

花一百多万买一台卡宴,可能会觉得有点过于张扬,但花四五十万买一台理想L9或者蔚来ES8,就显得恰到好处。

开出去既不丢面子,还能落一个“顾家好男人”的形象。

而且,这些车在舒适性配置上,比如大屏幕、冰箱、舒适的座椅,做得比保时捷好太多了,真正满足了家庭出行的需求。

这么一来,保时捷SUV的家庭用户市场,就被理想和蔚来给悄悄地占领了。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角色,就是小米汽车。

小米SU7在价格上和保时捷差得很远,按理说构不成直接竞争。

但小米通过在发布会上反复对标保时捷,让很多人开玩笑叫它“米时捷”,在无形之中,把保时捷这个品牌从神坛上拉了下来。

保时捷利润暴跌99%,中国市场遭围剿,华为理想蔚来刀刀致命-有驾

当一个二十多万的车在设计上都能和百万豪车扯上关系时,那个百万豪车在人们心中的独特性和神秘感,就会被削弱。

小米的出现,更多的是在品牌层面上,瓦解了保时捷的部分光环。

面对这样来自四面八方的围攻,保时捷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它能降价吗?

很难。

作为一个奢侈品牌,它的高价格是品牌价值的一部分。

如果大幅降价促销,虽然短期内能提升销量,但长期来看会严重损害品牌形象,那些真正的有钱人会觉得它掉价了,而普通消费者又依然觉得它贵。

不像奔驰宝马,它们可以通过调整中低端车型的价格来灵活应对市场竞争,保时捷的品牌定位决定了它没有多少降价的空间。

当然,要说保时捷在中国就彻底不行了,也有些言之过早。

毕竟,它在中国经营了二十多年,“豪华”、“高端”、“性能”这些标签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一代人的心里。

这种品牌认知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失的。

而且,只要社会上还存在展示身份和财富的需求,保时捷这样的品牌就总会有它的市场。

只是,那个可以轻松加价、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富裕阶层,变得越来越精明和理性,他们不再只为一个车标买单,而是更看重实实在在的产品体验、技术含量和品牌所传递的文化价值。

如果保时捷不能尽快拿出能跟上时代步伐、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么它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恐怕会越来越艰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