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智驾事故频发,销量暴跌,车主吐槽保障缩水

电车这几年吹得天花乱坠,结果车主们真体验下来才发现,买得欢喜,后悔得也快,谁不是“用脚投票”教你做人?你说这电车科技,全是吹水啊,智驾开着像闹着玩,电池贬值快得像锅里煮的面,还动不动就说订单暴涨,最后销量暴跌,一地鸡毛。现在连小区里蹭电的都消停了,买电车那叫一个刺激,买前是大爷,买后连孙子都不如。

就说当年电车企业热脸贴冷屁股,公司一个个把自己包装成行业“领路人”,你看看2023年,宣传片说得出口的,全是黑科技,买了电车,你就是高科技公民,各种智驾辅助,手机放车里,窝着刷剧不是梦。结果呢?现实一个大巴掌呼上来。2024年3月,一场事故,三名女生没了,直接让智驾吹牛成大型翻车直播。应急管理部和工信部立马出来喊话,L2级智驾只能叫辅助驾驶,真正放心开车还得掌方向盘。没了智驾护身符,电车那点技术壁垒,一下子成了纸糊的。

电车智驾事故频发,销量暴跌,车主吐槽保障缩水-有驾

说到销量,车企自己也慌了。9月份第一周,电车企业大面积掉队,15个头部品牌里,除了有一家跌得温和点,剩下的全是两成起步,腰斩直接见底,最猛的一家跌了47.9%,你以为买菜市场大促销呢?那些一口一个“订单爆满”的企业,今年带头喊出5000万订单,甚至比一年中国汽车3000万销量还多六成。谁信啊?业界分析师一看,直摇头:“这种水分比老鸭汤还足。”一顿猛吹结果就是销量暴跌,鸡飞狗跳。

电车智驾事故频发,销量暴跌,车主吐槽保障缩水-有驾

订单这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车企去年还敢那样打牌,说新款上市就能一天接几万辆订单,年底几个企业合起来发布个订单数,轻松突破十万、二十万都不足为奇。今年更狠,直接几十万摆上舞台,连小区门卫都要问:“你家有没有下单啊?”看着这些数字,有车主坐在家里翻合约,越看越觉得像过年才见到的老亲戚——热闹是热闹,和自己没关系。

电车智驾事故频发,销量暴跌,车主吐槽保障缩水-有驾

价格这事更魔幻。有个车企去年头铁说电车能涨价,转手还能赚钱,词儿说得比歌还甜。但谁家没个懂行的,电车这玩意儿贬值速度堪比二手手机,到今年就全漏底了,电车都甭想“逆天改命”,一转手掉一大截,吃亏的全是车主。车主说得扎心,买前以为自己能发财,买后才知道,亏钱才是大概率事件。这就像小时候参加抽奖,没中奖还得再买票,越买越深。

保障方面,承诺也是“说得好,办得差”。那些承诺终身质保、免费换电池的厂商,车主排队找上门,车企就开始甩条款玩文字游戏。电池衰退严重?别着急,先查查你用车合规不合规,条款一拉出来,车主顿时傻眼,有的明明达标了,4S店一查却说只能换“电芯”,服务费还得交几万。车主吐槽:“买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用的时候一地鸡毛。”谁能想到买个电车,还得研究合同、考驾照、琢磨技术,一通操作下来,车主全懵了。

电车智驾事故频发,销量暴跌,车主吐槽保障缩水-有驾

车企这几年营销手法真是花样百出,把黑白说成彩色,把普通机器吹成神器,电车魔法说了三个回合。但人家上车一试才发现,“科技感”纯属烟雾弹,保障就像传送门,买前给你开,买后全都锁死,说白了就是商家套路深,买个电车堪比大学毕业,还得学门法律和计算机。

你要问当下电车车主怎么想,他们用脚投票才真叫精彩。9月销量暴跌一片惨烈,谁还在音乐里畅游?不少车主转手换燃油车,说白了就是吃够了亏,不想再给车企“割韭菜”机会。燃油车旧瓶装新酒,技术稳定,维修便宜,用起来哪有那么多弯弯绕?门口维修店师傅边修车边唠嗑,满脸都是幸福,“电车那么多限制,我修燃油车何乐不为?”

社交媒体上也热闹了。不少曾经的电车粉掉头推荐朋友买燃油车,评论区一水地吐槽:有人说电车用到后面就像抢红包,能抢什么时候能坏掉,心里全是悬着;有人说电池一坏整个车变“废铁”,每次去检测店都是心惊胆战。甚至有车主在群里玩梗,“电车是贼船,不上还行,上了就想跳水”。

问题摆在这儿,大家怎么看呢?这几年电车行业确实发展飞快,也的确引入过不少新技术,但“技术创新”不能变成忽悠和割韭菜的理由,消费者的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每次出了问题,企业又甩锅说消费者不会用,消费者听得直翻白眼。行业要想长久,忽悠少一点,真诚多一点。到底是什么让大家不再相信电车?是智驾失败,是售后水分,是价格魔幻,还是承诺的保障“朝令夕改”?你作为消费者,有经历过这些坑吗?你还会再买电车吗?

说到这,不能不佩服那些见多识广的老司机。买车这事,看的多了也就不稀奇了。有人说,电车承诺都是“彩虹糖”,看着五颜六色,吃下去就知道甜不了几分钟。现在热闹过后,是时候把“故事”翻开了。买电车这两年,坑多得像地里的萝卜,你要是挖一挖,惊喜频频。保障水分多、订单掺假、智驾吹得没边,可车主早已经清醒了,学会了只认踏实的技术和靠谱的承诺。还敢忽悠?以后大家真是一听就笑。

说到未来,电车行业要想翻身,得把吹牛的气收收,把技术和售后做得更实在,别整那些没边的宣传。关注产品本身,少点套路,消费者才会放心。燃油车暂且又赢了一局,但谁知道明天的风口在哪?你怎么看电车和燃油车这场“龙虎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自己踩过哪些坑,是被忽悠买车,还是用后才后悔?

最后,买前大爷买后孙子的日子,也该走到头了。下次再有人卖电车,你还会摇头吗?还是——心态稳稳地,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和选择。电车企业要是真的想走远,建议多听听车主的心声,把那贼船修成幸福号,不然下次谁还会掏钱上船呢?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