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个汽车销量的报告,心里挺多话想说。
2025年头九个月过去了,新势力车企的日子,真是有人笑有人哭。
小鹏、零跑、小米这几个,干得不错。别的品牌,大部分连一半目标都没完成。
小鹏最猛,完成了快九成。他们家的MONA M03卖疯了,成了主力车型。
以前听说他们交车慢,供应链乱,今年彻底翻身。武汉新厂开起来后,产能一下子冲到四万五千辆一个月。
订单消化得飞快,前三季度交了三十多万台车,比去年多了两倍还多。这数字,吓人。
零跑也厉害,九月一口气交了六万六千多台。创下自家最高纪录。
他们不搞花里胡哨的宣传,就踏踏实实把车造出来,价格也实在。老百姓买得起,自然愿意掏钱。
小米汽车热度太高了。同比涨了快三倍,九月也交了四万多台。
可问题是,订单堆成山,车子还没造完。看着热闹,其实压力大得很。
想买的人排着队,工厂加班加点也赶不上。这种“幸福的烦恼”,听着好听,实际上挺悬。
理想就不顺了。销量反而跌了,目标完成不到一半。
他们主打高端市场,MEGA在五十万以上的电动车里卖得最好。
但光靠一款贵车撑场面,终究撑不起整个大盘子。整体销量下滑十三点一,这事藏不住。
蔚来和鸿蒙智行也没跑赢。都说是因为渠道没铺开,战略摇摆。
开店慢,用户接触不到车,再好的技术也白搭。
现在买车的人精着呢。不再听你吹什么PPT故事。
他们只问:系统卡不卡?续航虚不虚?修车贵不贵?
你说一万句牛逼,不如让我亲自点几下屏幕来得实在。
有个修车师傅跟我聊天,说今年来修车的人变少了。
我一听,觉得有意思。可能是因为车企现在更在乎质量了。
毕竟年底要冲量,谁也不想砸自己招牌。毛病少一点,口碑才能慢慢攒起来。
说实话,以前大家以为拼的是谁嗓门大,谁能讲故事。
现在发现,拼的是谁能稳稳当当把车交到用户手上。
生产线不停转,门店一家家开,产品一层层铺。这才是真本事。
单一爆款已经不够用了。光靠一款车打天下,风险太大。
小鹏推新款P7,零跑要做运动轿跑,理想也在加快新车节奏。
大家都在补短板,谁都怕掉队。
我觉得吧,未来能活下来的,一定是那种既能把车造出来,又能让人愿意一直买的品牌。
不是靠一次爆红,而是靠一次次把小事做对。
交付不出问题,产品不过时,服务不敷衍。
这行业越来越像长跑。起跑快没用,耐力才重要。
那些还在靠概念圈钱的,估计熬不过这个冬天。
真正沉下心做事的,哪怕慢一点,也能走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