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襄阳市一口气免费开放2.6万个停车位这个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感动,而是想笑。
笑那些卷生卷死的车企,不,是那些会移动的铁盒子教派。
你们在那边搞闪电战,玩黑暗森林,把价格打到地轴,把配置堆到三体人看了都想还阳。什么800V高压快充,什么城市NOA,什么激光雷达不要钱一样往上怼,结果呢?用户真正的痛点,那个临门一脚的终极折磨——停车,你们谁解决了?
没有。一个都没有。
你们在发布会上吹得天花乱坠,说自己的智能座舱是“第三空间”,是“移动的家”。是是是,你说得都对,但这就像是开发商卖给你一套装修顶级的超豪华压缩毛巾,然后告诉你,不好意思,这房子没地基,只能飘在空中。
就问你慌不慌?
你看,所有车企都陷入了一个技术崇拜的怪圈。他们默认,只要我的车够智能,能自动泊车,能一键寻车,就能解决停车问题。
这是一种典型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傲慢。
我作为一个真的在拥堵的老城区接过孩子、去过医院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考验,根本不在高速上,也不在特斯拉的服务器里。
它在每个周六下午三点,城市最火的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负三层。
那个地方,信号差得像百慕大三角,过道窄得像青春期少男的心事,人类驾驶员的情绪状态堪比道诡异仙里的角色,随时准备发疯。你的智能汽车,那身价几十万的AI,在这里就像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面对着一群职场老油条,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
它用半分钟规划路线,老大爷骑着电动车从你面前过去了。它用一分钟计算角度,一个开了十年捷达的老师傅已经一个甩尾停进去了。它还在那识别车位线,一个外卖小哥的摩托车直接堵在了你唯一的前进路线上。
这时候,你车里那个号称“超越Siri”的语音助手,除了给你放一首《大悲咒》,还能干什么?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用啊我问你!
真正的自动驾驶之神,是那些在任何犄角旮旯都能创造性停车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剐蹭的责任就全是你的。这种混沌的、不讲道理的、充满人性的现实场景,才是所有AI算法的终极噩梦。
车企们不务正业,天天想着怎么把对手干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价格战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大家的心态都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竞争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在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里,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卷屏幕尺寸,卷冰箱彩电,卷零百加速,就是没人去卷那个最基础,也最要命的用户体验。
说起来,上次我在商场地下三层绕了半小时,最后停进一个立体车库,出来的时候差点忘了自己姓啥。
所以襄阳这个操作,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一次降维打击。
它用一种极其朴素,甚至有点“笨”的方式,告诉了所有人一个真理:当你的“任意门”技术还实现不了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门开得大一点,再大一点。
加大加大加大。
当所有车企都在闭门造车,研究怎么让“矛”更锋利的时候,襄阳市政府直接把“盾”做成了一座山。你们不是停车难吗?行,我不跟你扯那些花里胡哨的算法,我直接给你2.6万个免费车位。
一力降十会。
同行看了也得傻。这就好比你在修仙小说里,大家都在比谁的法宝更炫,谁的咒语更长,结果一个大汉抡着板砖上来了,一板砖一个,直接物理超度。
就问你怕不怕?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我们为什么会痴迷于奔驰的“玄学”,特斯拉的“信仰”?因为在过去,这些品牌本身,就是一种解决方案。开奔驰,是一种身份的解决方案。开特斯拉,是一种科技品味的解决方案。
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可现在,当停车这种最基础的生理需求都无法被满足时,所有的品牌光环都会失效。你的信仰再坚定,也变不出一个车位来。你奔驰的三叉星辉再亮,也照不亮地下车库那个“车位已满”的牌子。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襄阳抬到这个高度,可能有点过了,但这个情绪必须得到宣泄。
车企们打造的那个“金钟罩铁布衫”,在“停车难”这根专破护体神功的打狗棒面前,脆弱得像一张纸。
所以,别再吹什么技术改变世界了。有时候,能改变世界的,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的红头文件,和一片实实在在的、画着白线的空地。
这才是对用户最大的尊重。
当然,你再想想,这不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么?所以说到底,这场荒诞大戏里,唯一的赢家,可能还是那个从一开始就选择坐地铁的人。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