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度电池,告别“日充焦虑”
智己“恒星”超级增程搭载行业最大的66kWh“超级骁遥MAX电池”,由智己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 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突破450公里,相当于主流中型纯电动车的水平。
用户实测数据显示,92.3%的新能源车主周均行驶里程不足333公里,这意味着“一周一充”即可满足日常通勤需求,摆脱了频繁充电的烦恼。
大容量电池还解决了传统增程车的冬季续航痛点。 其“低温畅行模式”可在-10℃环境下快速升温电池,-20℃严寒中仍保持20℃最佳工作状态,续航达成率高达98%,终结冬季“充不进、充得慢”的难题。
800V超快充,一杯咖啡补能一周
“恒星”首次将800V高压平台引入增程领域,峰值充电功率达268kW。 实测中,15分钟可补充310公里CLTC续航,相当于一杯咖啡的时间完成整周通勤能量储备。
传统增程车普遍采用400V平台,充电功率仅60-100kW,“恒星”的起始充电功率高达200kW,效率提升263%。
这一技术让无家充桩用户同样自由。 公共快充桩的短暂停留即可“满血复活”,重构了“充电如加油”的补能逻辑。
亏电油耗5.32L,油车成本的1/5
传统增程车亏电状态常因动力衰减被吐槽“干吼不走”,“恒星”通过三大技术破局。
静音与安全,重新定义增程体验
图书馆级静谧性
增程器噪音曾是用户核心痛点,“恒星”首创ERNC主动降噪技术,通过4颗引擎舱麦克风捕捉噪音,8个顶棚扬声器发射反向声波抵消,实现舱内怠速噪音低于36分贝(接近翻书声),增程器介入噪音差最低仅0.01分贝,驾乘者几乎无感。
航天级电池安全
电池包采用七重防护,纳米陶瓷涂层隔膜(耐温300℃)、气凝胶防火毯(阻燃时间超国标3倍)、钛合金防撞梁(抗20吨冲击)。
针刺实验中,8mm钢针贯穿后电池最高温度仅48℃,缺陷率低至十亿分之一,远超2026年最严国标。
落地车型,从通勤车到旗舰SUV
“恒星”技术将首搭两款车型
“自带超充桩的电车”新品类诞生
智己将“恒星”定义为新能源市场全新品类,它既非纯电车的续航妥协版,也非混动车的技术折中。
450公里纯电续航覆盖92%城市场景,5.32L亏电油耗破除长途焦虑,800V快充打破补能壁垒。 用户无需在“续航自由”与“纯电体验”间二选一,而是真正实现“全场景电感出行”。
市场冲击,改写新能源竞争逻辑
2024年增程车型销量增速达78.7%,远超纯电车的15.5%。 随着“恒星”等技术落地,450公里级纯电续航的增程车开始分流500-600公里续航纯电车型的用户。
当消费者发现,同等价位下,增程车既能提供纯电驾控质感,又无续航枷锁,市场格局或迎来重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