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考两次才拿证,长途练车七百公里,驾考路上全是意外

科三补考那天,天没亮,手机闹钟比平时还勤快,屏幕一亮,教练的头像就蹦出来了。这哥们,三天前刚把我拉进他的微信小群,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生怕我掉队。其实我比他还怕掉队,毕竟上一次“变道变死”那场面,挂科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那会儿,心里别提多乱,路上大货一堵,脑子比方向盘还死,自己都忍不住想给自己点个蜡。

说起来,科一过了那天其实没啥仪式感,第三天教练找我,像没头苍蝇似的问我:你啥时候有空?我还以为他是要带我开挂。结果现实就这么给我当头一棒。学时是打满了,可第一次科二直接翻车,现场气氛比高考考场还凝重。补考那天,考官的表情像喝了三斤白酒,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倒库,我手心的汗都快能灌溉农田了。旁边的学员有的在背口诀,有的在刷短视频,一派岁月静好,只有我在车里跟离合器谈恋爱,半天没谈明白。

补考两次才拿证,长途练车七百公里,驾考路上全是意外-有驾

说是补考,其实就是脸皮更厚了点。那种“反正已经丢过一次人”的豁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外人只看到你拍照拿证那一刻的笑,谁知道你背后补考费交了几次。想到这些,忍不住心里吐槽一句: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大家都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只是有人笑着爬出来,有人默默洗泥。

学科三的时候,画风直接跑偏。别人练路线,我跟着教练长途奔袭。七百公里,盘山路,白天黑夜轮着来。开着开着,偶尔还会有野鸡窜出来,像给新手司机上课似的。教练坐副驾,嘴里念叨着“油门别踩太猛”,可我的腿比脑袋还不听使唤。说实话,盘山公路的弯,比考场的还多点心跳。很多人质疑这种练法是不是不靠谱,现实情况是:盘山路上学会的东西,考场真不教。习惯了野路子,反倒对那些死板操作有点不适应。做数据的人都知道,2023年全国驾考通过率只有四成,补考率甩得跟股市一样,挂一次成了新手标配。

补考两次才拿证,长途练车七百公里,驾考路上全是意外-有驾

教练有时候也心累,学员学时打满了还没车感,嘴上说“别紧张”,手却一直点烟。补考那天,考场外面一堆人刷着“驾考经验”,试图从别人的翻车里找点安慰。其实谁都明白,驾考这事儿,技术只是门槛,心态才是真考官。新手上路,路怒、插队、加塞,哪个不是社会副本?考场规则和马路现实根本不是一套剧本。你会遇到抽象的考官,遇到佛系教练,也会遇到一群跟你一样迷茫的学员。有人觉得驾校是收割“韭菜”,有人觉得是成人版的补习班,其实都没说错。你以为考完就解脱了?现实是,路上的老司机多了去了,谁会关心你刚拿到那张证?这才是真正的入场券。

补考两次才拿证,长途练车七百公里,驾考路上全是意外-有驾

那天考完科三,教练在门口给我买了瓶水,拍了拍我肩膀,没说什么。其实他心里清楚,我已经被社会毒打得差不多,该上的道都上过了。半小时后考完科四,证到手,第一件事就是删掉一堆驾考APP。回家路上,公交车都觉得顺眼了点,这一天,像是把成年人的副本任务打通了。回忆起整个过程,最难的不是倒库也不是变道,是在补考路上学会了不慌不忙。补考多了,心态比车技还硬。有人说驾考是技术活,我更觉得是心理战场。

说到这里,不得不抬出娱乐圈那些“明星驾照热搜”。有的明星补考三次成段子,有的考一把就上热搜,网友评论比考官还毒辣。“新手司机”成了全民围观对象,谁还不是从补考路上爬出来的?有意思的是,网友们盯着别人的芝麻,自己家的西瓜却爱答不理。其实补考三次、五次都正常,考过一把的也不一定敢上高架。社会的包容度越来越低,驾照成了刚需,“没证”仿佛连地铁都不配坐。考试和现实,永远在打架,这才是最真实的社会生态。

补考两次才拿证,长途练车七百公里,驾考路上全是意外-有驾

驾校的江湖,说白了就是一群人各有剧本。教练想做“带路人”,学员想速成,考官想省事。有人觉得交钱就能拿证,有人被补考折腾到头秃。每个人上路前都觉得自己是主角,上路后才发现,副本才刚开始。补考、挂科、学时、加微信,这些都是新手司机的必经之路。你以为考场能练出老司机?现实路况才是最野的教练。

如果说驾考像升级打怪,那每一次挂科都是存档点。甭管你盘山公路跑过多少圈,考场上多踩一脚油门,照样“原地读档”。没有人天生就会开车,都是在补考和反复里练出一身“钛合金心态”。至于驾考到底考什么?我始终觉得,考得不是技术,是能不能在一地鸡毛里不掉队。

你有没有因为补考而怀疑人生?有没有在考场外刷过“驾考翻车现场”?说出来大家乐一乐,别让驾考成为青春的阴影。谁还不是新手司机出身?讲真,拿到驾照那一刻,卸载APP的快乐,只有亲身走过才懂。要不,你留言讲讲你最“社死”的学车瞬间,咱们评论区见,看看谁的驾考故事更离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