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7月实现3万辆电动车交付量,创下新品牌单月交付纪录。但火爆销量带来甜蜜烦恼——SU7新订单交付周期已延至59周,意味着现在下单需等到2026年下半年才能提车。这款起售价21.59万元的电动轿车,上市首日即斩获24万张定金订单,产能不足成为制约销量的最大瓶颈。
SU7上市18小时锁定24万订单的盛况,堪比顶流演唱会门票秒杀。但日均千辆的产能与汹涌订单形成巨大落差,迫使小米启动二期工厂紧急招聘。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既折射出小米品牌跨界造车的号召力,也暴露出新势力车企供应链管理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59周的等待周期或将劝退部分消费者,给竞品留下抢客窗口期。
小米通过手机渠道构建的销售网络,实现首批车辆快速交付。但汽车不同于消费电子,涉及上万零部件的复杂供应链,其产能爬坡难度远超手机生产。雷军需在"保交付速度"与"保品控标准"间找到平衡,避免重蹈部分新势力早期品控翻车的覆辙。
在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SU7这场"订单火爆与交付延迟"的冰火两重天,既是小米品牌势能的证明,也是造车新势力必经的成长阵痛。当24万订单遇上59周等待,这款现象级产品能否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口碑,将成为检验小米造车战略成色的关键指标——真正的考验不在发布会聚光灯下,而在未来两年的交付长跑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