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汽研回应理想卡车争议?乘龙因祸得福流量暴涨

这年头,谁还没见过点“神操作”?但最近理想汽车和乘龙卡车这出“对撞罗生门”,简直是把“反向营销”玩出了新高度,直接把吃瓜群众的下巴都惊掉了。一个想秀肌肉,结果秀成了“心虚”;另一个被“碰瓷”,却意外成了“泼天流量”的受益者。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和人性洞察?
货车与小汽车相撞测试现场,显示“超级碰撞”测试内容

事情的起因,是理想汽车在发布其首款纯电SUV理想i8时,放出了一段100公里/小时对撞重型卡车的视频。视频里,理想i8“稳如泰山”,而那辆被撞的卡车,却离奇地四轮弹起,驾驶室倾倒,几乎压在了i8的前挡风玻璃上。理想汽车宣称,i8在对撞后A柱、B柱、C柱、门梁均无变形,9个气囊全部打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一副“我就是安全标杆”的姿态。
理想汽车发布家庭六座纯电SUV理想i8,7月29日正式上市

然而,这出“安全大秀”很快就遭遇了滑铁卢。眼尖的网友们,就像福尔摩斯附体,一眼就认出视频中那辆“惨烈”的卡车,正是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卡车”。这下,剧情急转直下。乘龙卡车官方抖音账号迅速做出回应,语气里带着一股被“摆了一道”的憋屈:“聪明人一眼看出假!”他们不仅质疑测试结果的真实性,直言“对撞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虚假宣传不能信”,还搬出了法务部,表示将介入处理。乘龙卡车甚至发布了自家驾驶舱通过碰撞摆锤、顶压测试的视频,强调其“龙骨结构”符合国际安全标准,这无疑是对理想汽车的公开叫板。有经销商更是大胆推测,视频中的卡车驾驶室可能被特殊处理过,例如未锁止,才导致了异常倾斜。

面对汹涌的舆论,理想汽车的反应显得有些“心虚”。他们被发现悄悄对原视频中的卡车品牌标识进行了打码处理,这无疑是火上浇油,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信任危机。尽管理想汽车方面回应称,此次“超级实验”是基于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的模拟,全权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认证,试验场地、测试设备以及市场端随机购买的测试卡车均由检测机构提供,理想汽车没有任何指定。测试方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汽研)也出面表示,测试全过程符合所有规定和标准,不会因为客户而刻意调节车辆参数。但这些解释,在“打码”这个动作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就在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老汤哥Tango和产品线负责人@张骁在社交媒体上喊话“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要不来复测一把?直播都行”的时候,乘龙卡车却上演了一出教科书级别的“反向营销”。他们没有正面回应复测申请,而是迅速开启了直播。直播间里,主播小姐姐直言不讳:“本次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泼天流量,不仅官方火了,我们经销商也火了。原来只有行业里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乘龙了,因祸得福!” 这句话,简直是点睛之笔,将一场潜在的公关危机,瞬间转化为品牌曝光的狂欢。直播间在线人数一度超过187万,弹幕刷屏,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波操作太秀了!”
重卡与汽车碰撞测试展示

乘龙卡车的这波“因祸得福”,无疑是当下流量时代最生动的注脚。他们没有陷入传统的危机公关模式,没有急于辩解或反击,而是以一种近乎“自嘲”的方式,拥抱了突如其来的争议和流量。这种策略,恰恰击中了现代社会大众的心理:人们对完美无瑕的品牌宣传已经审美疲劳,反而对那些敢于自揭“伤疤”、甚至能把“被坑”变成“梗”的品牌,抱以更大的宽容和好奇。这就像街头巷尾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店,可能因为一次意外的“翻车”,反而被网友们口口相传,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
高速公路上重卡与电动车相撞,车身变形。

此次事件,不仅引发了对商业营销边界、行业诚信以及汽车安全测试标准灰色地带的讨论,也让资本市场做出了反应。中国汽研股价下跌1.57%,理想汽车港股股价下跌0.29%。这说明,在信息透明的时代,任何试图通过“小聪明”来误导公众的行为,都可能付出沉重代价。而那些能够灵活应变,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品牌,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说到底,这出“卡车反向营销”的大戏,给所有品牌上了一课: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与其绞尽脑汁去制造“完美”,不如学学乘龙,把“意外”变成“精彩”。毕竟,生活就像一锅老火靓汤,偶尔加点“猛料”,才能熬出更浓郁的滋味。谁能把“尴尬”变成“梗”,谁就能在这场流量游戏中笑到最后。所以,各位老板们,下次再遇到什么“被摆一道”的事儿,别急着上火,学学乘龙,没准你的“泼天富贵”就在前方等着呢!毕竟,在咱们这个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故事,而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带着点烟火气、有点小瑕疵,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真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