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发动机+鸿蒙座舱?这些配置是“烟雾弹”还是真有料?天籁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搞升级?

2025年8-9月日系B级车圈又"卷"起来了?全新天籁PLUS能否突围?

最近两个月,日系B级车市场动静不小——本田雅阁刚被爆出2026款要换混动平台,丰田凯美瑞的"智能座舱升级版"也在经销商端悄悄试水。但最让人"瞳孔地震"的,还得是8月18日东风日产官方发布的天籁PLUS官图!

这车可不是简单的小改款,从造型到配置再到动力,改动幅度大到像"整容式换代"。官方已确认它要搭载华为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是要硬刚德系双雄帕萨特、迈腾,还是说日系终于开窍要"支棱起来"了?

天籁PLUS的"实车曝光"到底曝了啥?

2.0T发动机+鸿蒙座舱?这些配置是“烟雾弹”还是真有料?天籁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搞升级?-有驾

8月底的路透图藏着哪些关键信息?

说起这次天籁PLUS的曝光,时间线得捋清楚。8月18日那天,东风日产没有藏着掖着,官方渠道发布了天籁PLUS的完整官图,可不是什么偷拍的谍照,而是明明白白告诉市场:我们要动真格的了。看着这套官图,第一眼就能感觉到,这车跟现款天籁完全是两个画风。

先从尺寸说起吧。新车的长宽高分别是4920×1850×1447mm,轴距还是2825mm。

你可能会问,这不就比现款的4906mm长了14mm吗?

轴距还没变,算什么升级?

别急,这里头有门道。车长增加虽然不多,但整个车身姿态变了。现款天籁那种圆润饱满的造型,到了PLUS版本换成了棱角分明的运动风。前脸那个V-Motion的大嘴格栅,熏黑处理配上密密麻麻的镀铬饰条,远看像是铺了一层鱼鳞。

两边的羽翼式镀铬件往外延伸,视觉上把车头撑得更宽了。最抓眼球的是那条贯穿式LED日行灯带,从左边大灯一拉到右边,晚上点亮的时候,整个前脸像是戴了一副发光眼镜。

再看车尾,变化更明显。现款天籁的尾灯是传统的分体式,看着中规中矩。PLUS版本上了贯穿式尾灯,中间还嵌着一个会发光的"NISSAN"标志,两侧各有11颗宝石灯体,官方管这叫"星环设计"。

2.0T发动机+鸿蒙座舱?这些配置是“烟雾弹”还是真有料?天籁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搞升级?-有驾

有意思的是,车尾的英文标识从"ALTIMA"换回了"TEANA"。改动可不简单,"TEANA"这个名字对老天籁车主来说就是情怀。2003年第一代天籁进中国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名字,后来才改成"ALTIMA"。现在换回来,摆明了是要打情怀牌,告诉大家:日产公爵回来了。

轴距没变这事儿,其实也好理解。2825mm的轴距在B级车里已经算够用了,凯美瑞是2825mm,雅阁是2830mm,帕萨特是2871mm。天籁本来就是靠"大沙发"出名的,后排空间一不是短板。这次与其盲目加长轴距,不如把精力放在智能化和外观年轻化上。

而且你想想,现在买B级车的人,有多少是真的天天坐后排?

大多数还是自己开,后排偶尔载个人。所以日产这招挺聪明,省下成本去堆智能配置。

但话说回来,天籁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搞升级?

看看数据就明白了。2024年1-10月,天籁累计卖了59,106辆,同比暴跌。而同期的帕萨特虽然也在跌,但1-9月还卖了167,526辆。凯美瑞2024年全年卖了140,860辆,虽然比巅峰期少了不少,但至少守住了阵地。

天籁这个跌幅,在B级车里几乎是垫底的。有几个月销量掉到三四千台,对于一个曾经的"日系三杰"之一来说,简直是滑铁卢。

市场不会骗人。这几年B级车的格局变了,年轻人越来越不买账那种"老干部风"的车了。帕萨特2024年能保住销量冠军,靠的就是不断升级智能配置和动力系统。凯美瑞虽然保守,但人家混动技术成熟,省油这个招牌立得住。

2.0T发动机+鸿蒙座舱?这些配置是“烟雾弹”还是真有料?天籁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搞升级?-有驾

2.0L的版本动力偏弱,车机系统还停留在石器时代,年轻消费者根本看不上。这次PLUS版本横空出世,其实就是日产被市场逼到墙角之后的绝地反击。

2.0T发动机+鸿蒙座舱?

这些配置是"烟雾弹"还是真有料?

配置这块,天籁PLUS算是下了血本。动力方面,新车继续提供2.0L自然吸气和2.0T涡轮增压两套系统。2.0L那套就不多说了,115kW的最大功率,跟现款一样,主打一个经济实惠。

重头戏是2.0T版本:179kW的最大功率,换算过来就是243马力,峰值扭矩371牛·米,这个数字在B级车里算是第一梯队了。对比一下同级对手,帕萨特的2.0T高功版是162kW(220马力),迈腾的2.0T低功版是137kW(186马力)。天籁这个243马力,把他俩都比下去了。

但这里有个问题,天籁的2.0T发动机配的还是CVT变速箱。CVT的好处是平顺,开起来舒服,但缺点也明显——激情驾驶的时候反应慢半拍,动力损耗也比双离合大。帕萨特用的是DSG双离合,换挡速度快,传动效率高。

所以虽然天籁账面数据好看,但实际开起来能不能真正"碾压"对手,还得打个问号。不过话说回来,买天籁的人本来就不是奔着激情驾驶去的,CVT的平顺性反而更符合"大沙发"的定位。

真正的重磅是鸿蒙座舱。官方确认,天籁PLUS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的燃油车。这个消息一出,整个车圈都炸了。

要知道,日系车的车机系统烂到什么程度?

现款天籁那套Nissan Connect超智联系统,功能少得可怜,界面卡得像PPT,连个流畅的导航都做不到。很多车主买回去第一件事就是装个手机支架,宁愿用手机导航也不碰那套车机。

2.0T发动机+鸿蒙座舱?这些配置是“烟雾弹”还是真有料?天籁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搞升级?-有驾

鸿蒙座舱能带来什么?

是流畅度,华为的芯片和系统优化大家都见过,问界、智界那些车的车机体验吊打一众合资车。其次是生态,鸿蒙可以跟华为手机、平板、智能家居无缝连接,什么多屏流转、车家互联,这些功能在国产车上已经是标配了,合资车还在那儿慢慢吞吞。

再有就是小艺语音助手,识别准确率和反应速度都是顶级的,说句"小艺小艺,导航去最近的充电站",马上就能执行。现款天籁那套语音,说三遍都不一定能听懂。

天籁PLUS还配了华为音响系统HUAWEI SOUND。懂车的人都知道,音响这东西对长途驾驶的体验影响太大了。现款天籁的音响中规中矩,听个响。

华为音响什么水平?

问界M9那套就是标杆,音质比肩百万级豪车。天籁PLUS如果真能把这套系统装上,那个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香。

当然,也有人质疑:日产和华为的合作靠谱吗?

毕竟之前日系品牌对国产供应链一不太感冒,宁愿用自家落后的东西也不愿意"低头"。但现在形势不一样了。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意味着每卖出去两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

智能化已经不是加分项,而是标配。你再端着架子,市场就把你抛弃了。天籁2024年销量腰斩,就是最好的教训。这次抱华为大腿,与其说是主动求变,不如说是被逼无奈。

2.0T发动机+鸿蒙座舱?这些配置是“烟雾弹”还是真有料?天籁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搞升级?-有驾

但不管怎么说,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

不过我得泼点冷水,鸿蒙座舱装进燃油车,适配性还是个问号。华为之前合作的问界、智界都是新能源车,整车的电子架构是按照鸿蒙的标准设计的。天籁PLUS的底盘、发动机都是传统燃油车那一套,鸿蒙要跟这些老系统协同工作,肯定会遇到些技术难题。

比如空调控制、座椅调节这些功能,以前都是实体按键,现在要整合到车机里,按钮布局、交互逻辑都得重新设计。万一出现屏幕死机、功能冲突,那体验可就翻车了。希望东风日产和华为能把这些细节打磨好,别砸了招牌。

天籁PLUS为啥非要"大改"?

背后是日系B级车的集体焦虑?

说到底,天籁PLUS这次升级,本质上是在给过去几年的"躺平"还债。回到2020年,那会儿日系B级车的日子还挺好过。天籁凭着"移动大沙发"的舒适性,雅阁靠着运动化的调校,凯美瑞用省油耐用的口碑,三家把B级车市场分得七七八八。

德系的帕萨特、迈腾虽然也在,但市场份额没现在这么夸张。那时候买车的人,看重的还是品牌、空间、油耗这些基础指标。车机系统烂点?

没关系,反正大家都烂。

动力弱点?

够用就行,又不是天天跑赛道。

但2020年之后,整个市场的逻辑变了。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卖爆了,蔚来、理想、小鹏这些新势力起来了,比亚迪开始疯狂出新车。这些新能源车带来的不只是动力系统的改变,重要的是把智能化的标准拉到了一个新高度。

2.0T发动机+鸿蒙座舱?这些配置是“烟雾弹”还是真有料?天籁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搞升级?-有驾

15.6英寸的大屏、语音控制、辅助驾驶、OTA升级,这些东西在新能源车上已经是基础配置。年轻消费者开过这些车之后,再回头看传统燃油车那套8英寸小屏幕、卡顿的系统、落后的交互,就劝退了。

日系车在这个转折点上反应慢了半拍。丰田、本田、日产都太自信了,觉得自己的品牌力和口碑能扛得住。2021年、2022年,他们还在那儿小修小补,换个前脸、调个配置,以为消费者会继续买账。

结果呢?

2024年前11个月,日系车在中国的累计零售销量278万辆,同比暴跌,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掉到了。这个跌幅,比整个车市的平均跌幅大得多。

德系和国产车都在疯狂卷。帕萨特2024年推出的Pro版本,标配了L2++级的智能辅助驾驶,15英寸中控屏、AR-HUD、车道偏离预警、自动泊车,这些配置全给你堆上。

价格呢?

15.99万起,比天籁的17.98万还便宜。迈腾也在跟,2025款加了W-HUD平视显示系统,还升级了DCC动态底盘控制。国产车更狠,比亚迪汉DM-i售价16万出头,零百加速7秒多,车机系统流畅得飞起,辅助驾驶、氛围灯、座椅按摩,该有的都有。

小鹏P7i起步价20万,但智能化水平对标40万的豪华车。

天籁在这环境下,还守着老一套"舒适省油"的招牌,能不被打吗?

2024年1-10月销量同比跌,已经说明问题了。消费者不是不认日产的品牌,而是你的产品力跟不上时代了。现在的年轻人买车,第一看智能化,第二看动力够不够强,第三才是空间和舒适性。

天籁的"大沙发"确实舒服,但你连个像样的车机都没有,后排再舒服又怎么样?

2.0T发动机+鸿蒙座舱?这些配置是“烟雾弹”还是真有料?天籁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搞升级?-有驾

所以天籁PLUS这次升级,表面上是增加配置、换个外观,实际上是在补课。鸿蒙座舱解决的是智能化短板,2.0T动力满足的是性能需求,贯穿式灯带和新造型吸引的是年轻消费者。但这些东西,比亚迪、小鹏早在两三年前就做到了。

天籁现在才跟上,能不能扳回一局,真不好说。毕竟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失去,重新建立起来需要的不只是一两款新车,而是长期稳定的产品力和服务。

再往深了说,日系车这次集体掉队,根本原因还是对中国市场的误判。他们以为中国消费者还是十年前那批人,只要车子便宜、省油、耐用就行。但实际上,中国的汽车消费早就升级了。

新能源车渗透率,意味着消费者对电气化、智能化的接受度远超预期。日系车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投入不足,技术储备不够,等到市场转向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天籁PLUS能不能翻身,不只是看这款车本身,要看日产接下来能不能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网友都在问:天籁PLUS卖多少钱才合理?

真能打过帕萨特吗?

价格这个事儿,大家最关心。现款天籁指导价17.98万-23.98万,这个定价在B级车里算是中等偏下。帕萨特15.99万起,迈腾17.29万起,凯美瑞17.98万起,雅阁17.98万起。

2.0T发动机+鸿蒙座舱?这些配置是“烟雾弹”还是真有料?天籁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搞升级?-有驾

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终端价差老远了。天籁因为销量不好,经销商优惠力度特别大,有的地方2.0L入门版能优惠到12万出头。帕萨特虽然指导价低,但因为热销,优惠幅度小很多。

天籁PLUS如果还按现款的定价体系,那基本没戏。你想想,同样是17.98万起步,帕萨特有品牌溢价、有智能配置、有市场口碑,消费者凭什么选你?

天籁PLUS要想抢回市场,定价必须有竞争力。我个人估计,2.0L入门版可能会定在16.98万-17.48万之间,比现款低个5000-1万。2.0T版本可能在19.98万-22.98万,跟现款持平或者略低。

顶配如果真堆满了鸿蒙座舱、华为音响、辅助驾驶这些配置,破25万也有可能,但大概率不会超过26万。

为啥这么判断?

因为日产现在的策略很明确,就是走性价比路线。2024年天籁的终端优惠那么大,已经说明官方默许经销商降价走量。PLUS版本上市之后,估计也是类似的玩法:指导价稍微降一点,给经销商留足优惠空间,等上市几个月之后再开始大幅促销。

到时候2.0T的中配版本,落地价可能就20万出头,这个价格对比帕萨特、凯美瑞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但价格便宜就一定能卖好吗?

不见得。消费者现在精得很,不会只看价格,看重产品力和品牌口碑。

帕萨特为啥能卖到25万辆?

因为它背后有大众的品牌力,有360万保有量的口碑背书,有完善的售后网络。消费者买帕萨特,买的是放心。凯美瑞虽然销量跌了,但混动技术成熟,保值率高,卖二手车的时候不亏。

天籁呢?

这几年销量一路下滑,保有量少,二手车不保值,消费者买的时候就得掂量掂量。

天籁PLUS要想真正打赢这场仗,光靠配置堆料还不够,得让消费者觉得"值"。

怎么做到?

鸿蒙座舱的体验必须稳定,不能出现系统卡顿、功能失灵这些低级错误。售后服务得跟上,别学某些品牌,新车上市之后就不管了,出了问题找不到人。营销得接地气,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概念,就把"大沙发+智能座舱"这个卖点讲清楚,让消费者一听就懂。

再说能不能打过帕萨特和凯美瑞。客观讲,短期内很难。帕萨特2024年卖了25万台以上,市场认可度摆在那儿。

凯美瑞14万台的销量虽然比巅峰期少了,但基本盘还在。天籁PLUS就算产品力提升了,市场口碑的重建也需要时间。我觉得现实一点的目标,是先把月销稳定在1万台以上,全年销量冲到10-12万台,把B级车前五的位置坐稳。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日产来说已经算成功了。至于超越帕萨特、凯美瑞,那得看接下来几年日产整个产品线的表现,不是一款车能决定的。

结语:天籁PLUS会是日系B级车的"翻身仗"吗?

从目前曝光的信息看,天籁PLUS确实拿出了诚意。外观升级提升了颜值,2.0T动力满足了性能需求,鸿蒙座舱补上了智能化短板。这些改变放在三年前,绝对是爆款级别的。

但现在是2025年,市场环境完全不一样了。新能源车渗透率接近,国产车在智能化和性价比上已经领先一个身位,德系车也在拼命转型。

天籁PLUS能不能突围,关键看两点:一是定价够不够狠,二是产品力能不能稳定输出。

如果东风日产真把价格定到15-16万起步,鸿蒙座舱的体验也稳定,那这款车绝对有机会重回主流。但如果还端着架子,维持17.98万的起售价,那结果大概率是雷声大雨点小。

市场不会给任何品牌太多机会,消费者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话说回来,天籁PLUS能不能成功,对整个日系阵营都很重要。如果这次翻身成功,证明日系车企还有救,后面雅阁、凯美瑞估计也会跟进。

如果失败了,那日系B级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会继续萎缩。

毕竟年轻人已经用脚投票了,谁的产品跟得上时代,谁才能活下去。咱们就坐等第四季度的正式上市吧,到时候价格一公布、实车一试驾,一切就都清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