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竞争太激烈了,车企们为了销量,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感觉大家都在一个非常拥挤的赛道里艰难前行。
但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有一家公司却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路子。
它不直接造车,而是为汽车装上“眼睛”和“大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驾驶系统。
这家公司叫地平线,就在最近,它宣布自家智能驾驶方案的核心芯片,出货量已经悄悄突破了1000万套。
这在国内是头一家,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这就让人好奇了,在大家都觉得生意难做的时候,地平线是怎么做到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还把业务拓展到了国外,甚至让那些世界级的汽车巨头都愿意和它合作的呢?
更何况,从财报上看,这家公司目前还在投入期,并没有实现盈利,那它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地平线最近交出的成绩单。
根据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它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5.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67%,这个增长速度相当惊人。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毛利率高达65.4%,说明它的产品和服务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具体的市场份额上,它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里,占据了32.4%的份额;而在前视一体机这个更细分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45.8%。
这两个数据都排在第一位,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头羊。
当然,很多人也会注意到,财报里显示公司上半年亏损了11.02亿元。
看到亏损,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公司是不是有问题。
但我们需要看清楚钱花在了哪里。
同期,地平线的研发支出高达2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2%。
简单来说,地平线并不是因为业务不行而亏损,而是因为它把赚来的钱,甚至更多的钱,都投入到了未来的技术研发上。
这就像一个家庭,虽然暂时没存下多少钱,但把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投资孩子的教育,为的是一个更有前景的未来。
而且,一个很关键的信号是,它的营收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亏损的增长速度,这说明它的业务正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研发投入正在高效地转化为市场成果。
那么,地平线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对内巩固市场,一个是对外开拓疆土。
在国内,地平线的朋友圈可以说是星光熠熠。
目前中国市场上最火的两个汽车品牌,比亚迪和理想汽车,都是它的重要客户。
比亚迪作为中国汽车销量的冠军,它推出的“智驾平权”战略,让更多普通消费者能用上智能驾驶功能,而这背后就有地平线的技术支持。
地平线的创始人余凯也表示,比亚e迪是他们最大的客户之一,很多比亚迪的车型都升级采用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系列芯片的方案。
而理想汽车,作为新势力中的佼佼者,其热销的L系列车型,也都在使用地平线的产品。
能够同时赢得这两家风格和体量都截然不同的头部企业的信赖,足以证明地平线技术方案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可以说,在中国,前十大汽车企业都已经成为了地平线的客户,它的技术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血脉之中。
在国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后,地平线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过去,我们总觉得是国外的技术更先进,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很多国际汽车巨头都喊出了“在中国,为全球”的口号,意思是要借助中国发达的智能汽车产业链,来推动自身的转型。
这为像地平线这样的中国科技公司提供了绝佳的出海机会。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大众集团与地平线的合作。
大众为了加速其在中国的智能化进程,直接投资了24亿欧元,与地平线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
这笔投资是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四十年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其金额之大、意义之重,不言而喻。
这相当于全球顶尖的汽车制造商,用真金白银为地平线的技术实力投下了一张信任票。
有了大众这个重量级伙伴的背书,地平线的国际化道路走得更加顺畅。
最近的消息显示,它的下一代芯片方案,已经获得了两家日本车企在国际市场车型的订单。
这意味着,未来在世界其他地方销售的日本品牌汽车,其智能驾驶系统可能就源自中国。
除了直接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地平线还与博世、大陆、电装这些全球顶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些供应商巨头拥有遍布全球的客户网络,通过与它们合作,地平线的技术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进入到更多国际汽车品牌的供应链中。
当然,无论是赢得国内客户还是开拓海外市场,所有这一切的根基,都源于地平线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
地平线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它能够同时提供高质量的硬件(芯片)和软件(算法),并且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科技行业,软硬件一体化被认为是提供最佳用户体验的关键。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它自己设计芯片,也自己开发操作系统,软硬件的深度协同,才造就了iPhone流畅无比的体验。
在智能汽车领域也是如此,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之所以强大,离不开它自研的芯片和算法的紧密配合。
地平线正是这条路线的坚定执行者。
当很多公司还在纠结是只做芯片还是只做软件时,地平线已经能够为车企提供一整套“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软硬件之间没有兼容性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性能,同时也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和产品迭代的速度。
市场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条路的正确性。
随着消费者对高速领航、城区自动导航这类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地平线的中高阶产品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在2025年上半年,这类高端方案的出货量达到了98万套,是去年同期的6倍,贡献了产品业务八成以上的收入。
这也让地平线卖给每辆车的产品价值,提升到了去年同期的1.7倍。
这说明,地平线不仅卖得多,而且卖得越来越高端,产品竞争力非常强。
它的征程6系列芯片,覆盖了从基础到高阶的各种智能驾驶需求,让车企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定位灵活选择。
而它推出的HSD城区辅助驾驶软件方案,也已经获得了多家车企十多款车型的订单,预计很快就会大规模量产。
可以说,地平线通过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前瞻布局,已经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智能驾驶领域,为自己建立起了一道坚固的技术壁垒。
它就像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为整个行业的智能化浪潮,提供了最坚实的底层支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