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问界销量神话背后:技术兜底,精准击中消费者需求

华为“太坏了!”一季度22388辆稳坐第一,第三名到第二十名加起来还没M9一辆多!这数据放汽车圈里,简直是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头——溅起的水花比去年双11某些直播间还热闹。有人说这是运气好,刚好踩中了新能源风口,可稍微了解点内情的人都明白,哪有什么“躺赢”,人家早把棋盘布好了。

就说M9吧,50万级的价格,搁以前谁敢想国产车能卖这么火?可事实是,从上市到现在,订单排得比春节前的超市促销队伍还长。有位在4S店做销售的老哥跟我说,最近来问M9的客户,一半是之前开BBA的中产,另一半是科技圈的从业者,“他们不在乎贵不贵,就看车机流不流畅,智驾稳不稳”。上周末陪朋友去体验店,他原本觉得50万买SUV得挑传统豪华品牌,结果坐进M9二排,感受了下零重力座椅和车载冰箱,当场就改了主意:“这哪是车,分明是移动会客厅。”

不过有人说了,M9太贵,我预算就30来万,咋办?别急,M8这不就来了?虽然具体价格还没官宣,但从曝光的信息看,定位应该比M9低一个台阶,主打“大五座家用”。销售老哥偷偷跟我说,已经有不少客户在等M8,“之前M7卖得好,可总有人觉得空间不够,M8要是能把第三排坐成‘可用’级别,估计又能抢一波市场”。

华为问界销量神话背后:技术兜底,精准击中消费者需求-有驾

要是连M8都嫌贵呢?新M7马上要来了!这消息最近在汽车论坛都快吵翻了——有人说新M7会换新底盘,操控更舒服;有人说智能座舱要升级,语音响应更快。我有个开老款M7的朋友,最近天天刷官方账号,“就等着改款,要是能把车机卡顿的问题解决了,我能给它写一百条好评”。至于预算更低的,M5依然在市场上“走量”,15-25万的价格区间,刚好戳中了不少年轻家庭的需求,上周末在商场看到问界的展车,围着看的人里,小夫妻占了大多数,讨论最多的是“后排能装婴儿车不”“续航够不够跑长途”。

现在再看问界的布局,简直像下围棋——M9占高端,立品牌;M8盯中产,扩市场;新M7守基本盘,稳销量;M5抓年轻人,拉新客。从大型SUV到紧凑型轿车,从50万到15万,几乎覆盖了主流消费群体的所有需求。有位行业分析师跟我说,这种“全家桶”式的产品策略,以前传统车企也试过,但像问界这样每款车都能“打”的,还真不多见。

前几天跟一位刚提M9的车主聊天,他说最让他惊喜的不是车本身,而是“买车不用纠结”。以前选车像做数学题,预算、空间、配置、品牌,每个因素都要反复权衡;现在买问界,直接按需求对号入座:要面子选M9,要实用等M8,要性价比看新M7,要年轻态挑M5。“以前得跑好几家4S店,现在一家店看完,所有需求都解决了。”

说白了,问界的“太坏”,坏在太懂消费者。它没搞什么“花活”,就是把产品线铺全了,把每个价位的需求摸透了,然后用技术兜底——车机流畅度、智驾稳定性、三电可靠性,这些硬实力才是支撑销量的底气。毕竟谁也不傻,愿意为好产品买单的人,永远比想象中多。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