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赛道风头正劲的比亚迪,最近几年营收持续飙升,2024 年营收突破 7000 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明星企业。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家巨头的净利润率长期徘徊在 3%-5% 之间,远低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其盈利状况恰恰折射出制造业赚钱有多难。
制造业的利润就像挤海绵里的水,每一分都要靠精打细算。以比亚迪为例,研发投入是绕不开的成本大山。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速度极快,电池能量密度、自动驾驶算法等核心领域必须持续投入。2024 年比亚迪研发费用超过 200 亿元,庞大的研发支出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
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制造业的另一大痛点。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 40% 左右,而锂、钴、镍等关键原材料价格受全球供需影响大幅波动。2023 年碳酸锂价格从每吨 50 万元暴跌至 10 万元,2024 年又反弹至 20 万元,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让制造企业难以稳定控制成本。
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挤压利润。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涌入大量玩家,价格战成为常态。比亚迪为维持市场份额,部分车型降价幅度超过 10%,虽然销量增长,但单车利润被严重稀释。这种 “以价换量” 的竞争模式,让制造业陷入 “规模越大、利润越薄” 的怪圈。
此外,制造业重资产属性明显,厂房、设备、生产线等固定资产投资巨大,折旧成本高昂。同时,供应链管理、库存周转、物流运输等环节的隐性成本也不断侵蚀利润。
比亚迪的盈利困境,正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在看似庞大的营收数字背后,是制造业在研发、成本、竞争等多重压力下的艰难生存。这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制造业的每一分利润都来之不易,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