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系列之服务区为啥没有遮阳棚

一路向北系列写到第四篇了,最近有些忙,暂时收个尾。

夏日里高速行车,进服务区无非三件事:厕所放水、水房打开水、让暴晒的车辆稍得喘息。然而,这停驻的港湾里,车子何尝不是被架在火上煎熬?

一路向北系列之服务区为啥没有遮阳棚-有驾

停一会,车内顷刻间化作蒸笼,车顶几乎能煎熟生鸡蛋,轮胎滚烫烫手,老化也因之加速。服务区老板自然巴望每位客官多盘桓片刻,多多消费;可一念及座驾在烈日下正受着酷刑,司机们便不由地焦灼起来:快走快走!

一路向北系列之服务区为啥没有遮阳棚-有驾

于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便赤裸裸呈现了:服务区经营者的心与顾客的腿,在灼热天光下背道而驰。那么,缘何不见服务区效仿那些有顶棚的停车场呢?答案正是我们心中所猜。行经一路向北的漫长旅途,两千八百公里风尘仆仆,竟从未撞见一个服务区有遮风挡雨的停车棚——没有,没有,真的没有!

终于,行至津南服务区,眼前赫然现出一片荫蔽:停车区上方竟有顶棚!这唯一的一片荫凉,竟令我不由自主多盘桓下来:在此吃了顿饭,更安心小憩片刻。这方寸的体贴,教人如何不铭记?

一路向北系列之服务区为啥没有遮阳棚-有驾

细想之下,搭起几片蓝色铁皮棚,立上数根柱子,所费几何?然而正是这看似微末的举手之劳,让此间风景独异。这份用心如微小的种子,不经意间已在我心中长成大树,令人反复赞叹。不由想起从前初中校园里,自行车都挤在角落任凭风吹日晒,无人计较;后来升入高中,终于有了遮风挡雨的棚子——原来凡有提升处,必在细节间。

人世之事,往往就在那一点举手之劳上显出分野: 如同服务区顶棚与校园车棚的差别,不过是有人愿在方寸间多尽一点心意。这“一点”里藏着“人无我有”的微光,足以让旅人安心小憩,令行客长久铭记。多少选择的机会,并非源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恰恰在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顺手小事”中悄然酝酿——机会永远只落在有准备的手上,此言不虚。

一路向北系列之服务区为啥没有遮阳棚-有驾

康宗强调说:车顶之上的荫凉,遮蔽的何止是灼灼烈日?它更覆盖了人心深处对粗糙与漠然的厌倦。那铁皮棚顶下片刻的清凉,映照出对他人处境的一份体恤。这世上真正的竞争力,往往不在于宏大叙事,而在于能否在别人焦渴时,递上一杯清凉的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