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万谁信啊,风云T11快把自己炒糊了。两年吊胃口,理想都换代三回了,它还在PPT里。银河M9零跑D19把16

奇瑞风云T11定价17.98万,这个数字听起来就让人捏把汗。 两年了,这车还在PPT上打转,而理想汽车都已经换代三次了。 市场上银河M9和零跑D19把16-18万价位堵得水泄不通,风云T11要是硬挤进来,恐怕只能和自家瑞虎抢食吃。 高端打不过理想,低价又怕砸了招牌,奇瑞这波操作简直像在玩左右互搏,看得人都替它累。 再不行动,连吐槽的人都懒得开口了。

1798万谁信啊,风云T11快把自己炒糊了。两年吊胃口,理想都换代三回了,它还在PPT里。银河M9零跑D19把16-有驾

风云T11从2022年就开始预热,当时奇瑞信誓旦旦地宣布要进军新能源SUV市场,定价瞄准17.98万。 但直到今天,实车还没影子,只有一堆渲染图和概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在同期已经完成了从理想ONE到理想L系列的迭代,2023年理想L9都开始交付了。 消费者等得花儿都谢了,风云T11却还在“即将发布”的状态里打转。

竞争对手可没闲着。 吉利银河M9在2023年底上市,定价16.98万起,首月订单就破万,凭借智能驾驶和续航500公里的优势,快速抢占了中级SUV市场。 零跑D19更狠,直接压到15.98万,标配激光雷达和800V快充,2024年初销量就冲进行业前十。 这两个车型把16-18万档位堵得像铁桶一样,新玩家想分杯羹? 难如登天。

1798万谁信啊,风云T11快把自己炒糊了。两年吊胃口,理想都换代三回了,它还在PPT里。银河M9零跑D19把16-有驾

奇瑞自己的产品线也添乱。 瑞虎8 PRO和瑞虎7 PLUS都在15-18万区间卖得不错,2023年瑞虎系列卖了超过20万辆。 如果风云T11真以17.98万上市,那不是自己打自己吗? 消费者会问:买奇瑞的新能源车,还是买燃油版的瑞虎? 内部竞争只会稀释销量,根本谈不上增量。

高端市场更是雷区。 理想L7和L8定价30万以上,但品牌溢价和用户口碑稳如泰山。 风云T11如果想靠17.98万冲高端,技术参数上就没优势:电池容量据传只有60kWh,续航400公里左右,而理想L7的续航轻松过500公里。 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缺乏标杆产品,风云T11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还没经过市场检验,谁敢轻易买单?

低价路线也不是出路。 奇瑞一直以性价比著称,但风云T11如果降价到15万以下,会直接伤害品牌形象。 消费者可能觉得奇瑞在新能源上玩不转,只能靠低价甩卖。 2023年奇瑞新能源销量才不到5万辆,相比比亚迪的百万级销量,差距太大。 一旦风云T11定价失误,可能连现有的燃油车客户都流失。

市场反馈已经越来越冷淡。 社交媒体上,关于风云T11的讨论从最初的期待变成现在的嘲讽。 键盘侠们最初还热情吐槽,但现在连骂都懒得骂了——因为没实车可骂。 奇瑞的营销团队还在发预热海报,但评论区清一色的“等累了”“换台车吧”。 这种热度消退直接反映在搜索指数上,百度指数显示风云T11的搜索量在2024年同比下降了60%。

供应链问题也可能在拖后腿。 传闻风云T11的电池供应商还没最终确定,CATL和BYD都在谈判中,但价格谈不拢。 芯片方面,高端智能驾驶芯片短缺,奇瑞可能被迫用次一级的方案,这又会影响性能。 这些内部问题曝光后,消费者更觉得17.98万的定价虚高。

竞争对手的迭代速度让奇瑞压力山大。 银河M9在2024年已经计划推出升级版,续航提升到550公里。 零跑D19则准备加码自动驾驶功能,价格不变。 理想汽车更不用说,2024年要发布理想L6,直接下探到20万区间。 风云T11如果再 delay,等到上市时,这些对手可能已经又进化一代。

奇瑞的财务数据也不乐观。 2023年财报显示,新能源业务亏损扩大,研发投入增加但产出缓慢。 如果风云T11不能快速上市回血,可能影响整个集团的现金流。 投资者已经开始质疑,奇瑞的新能源战略是不是纸上谈兵。

消费者真实需求在变化。 2024年的SUV市场,用户更看重实际交付和用户体验,而不是概念炒作。 风云T11的17.98万定价,如果不能在配置上碾压对手——比如给到超长续航或领先智能系统——就很难激起购买欲。 现有车主反馈,奇瑞的4S店连试驾车都没有,怎么让人信服?

行业分析师指出,风云T11的延迟可能源于战略犹豫。 奇瑞既想靠它冲高端,又怕失败,所以反复调整方案。 但这种犹豫只会让机会流失。 2023年中国新能源SUV市场增长25%,但奇瑞的份额反而下降了2个百分点。

舆论场已经转向实用主义。 网友开始计算:17.98万买风云T11,不如加两万买理想L7,或者省三万买零跑D19。 除非风云T11能突然放出大招,比如宣布终身质保或免费超充,否则很难破局。

奇瑞的营销团队似乎意识到了危机,最近开始释放“即将量产”的消息,但细节依旧模糊。 电池续航、智能配置、售后服务——所有这些关键信息都没披露,消费者怎么相信17.98万物有所值?

竞争对手的用户口碑在发酵。 理想车主炫耀油耗低、空间大;银河M9用户夸智能互联流畅;零跑D19的粉丝点赞性价比高。 风云T11如果上市,得从零开始积累口碑,但市场不会给它太多时间。

供应链成本上升也是问题。 2024年电池材料涨价,芯片价格波动,风云T11的17.98万定价可能 already 落后于成本变化。 如果奇瑞硬扛这个价格,可能卖一辆亏一辆,但降价又会打脸最初的宣传。

内部消息说,奇瑞在考虑推低配版风云T11,定价15万左右,但这又回到老问题:和瑞虎内战。 而且,低配版可能减配电池或智能功能,消费者更不买账。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16-18万价位SUV的新车订单中,奇瑞车型占比不到5%,而吉利和零跑合计超过40%。 风云T11就算现在上市,也得从这5%里抢食,难度极大。

用户耐心是有限的。 很多潜在买家已经转向其他品牌,因为等不起。 奇瑞的忠诚粉丝还在坚持,但数量越来越少。 社交媒体上,有人发起“风云T11还能等吗”的投票,70%的参与者选择“不等了”。

行业活动上,奇瑞高管依旧在谈风云T11的“颠覆性”,但实车缺席展会。 对比之下,银河M9和零跑D19在各大车展亮相,收获实时订单。 这种差距肉眼可见。

技术对比更残酷。 风云T11传闻用400V平台,而竞争对手已经开始普及800V平台,充电速度差一倍。 智能驾驶方面,奇瑞的ADAS系统还没经过大规模测试,而理想的NOA和银河的自动驾驶已经迭代多次。

消费者反馈,17.98万的价格带,他们更信任传统巨头或新势力,奇瑞的新能源标签太弱。 除非风云T9能拿出像样的黑科技,否则很难说服人掏钱。

市场趋势显示,2024年新能源SUV的均价在下探,但配置在上升。 风云T11的17.98万如果只是中庸水平,注定失败。 奇瑞需要给出惊喜,比如续航突破600公里或首搭固态电池,但目前没任何消息。

拖延症还在继续。 最近一次官方预告说风云T11二季度上市,但一季度都快过了,还没动静。 网友戏称这是“PPT造车终极版”。 如果再不交车,奇瑞可能彻底失去这一波市场红利。

竞争对手的促销攻势加大。 银河M9推出限时折扣,零跑D19提供免费充电权益。 这些实时行动在挤压风云T11的空间。 奇瑞如果只是观望,机会窗口很快就会关闭。

真实用户案例:有消费者在论坛分享,他原本预订了风云T11,但等了半年没消息,转而买了零跑D19,现在用车体验满意。 这种故事传播开来,对奇瑞更是打击。

产能问题也可能存在。 奇瑞的新工厂还没完全投产,风云T11如果大规模量产,可能需要依赖现有生产线,但现有线还在忙燃油车。 这种资源分配矛盾,进一步拖慢进度。

投资者关系部门开始回避风云T11的问题,在财报会议上转移话题。 这暗示内部可能对项目信心不足。 如果连自己人都不看好,消费者怎么信?

最终,市场是残酷的。 风云T11的17.98万定价,如果不能配上实时交付和过硬产品,就只是一串数字。 奇瑞需要行动,而不是空谈。 否则,键盘侠的沉默会比骂声更可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