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过日子,要操心的事儿是真不少,尤其是家里添了二宝、三宝之后,原来的小轿车眼看着就不够用了。
全家老小一起出门,怎么坐得下、坐得舒服,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于是,很多人就把目光投向了空间更大的SUV。
预算放在十万到三十万这个区间,选择倒是不少,但仔细一琢磨,头疼的事又来了:既想要座位多,又怕油耗高,养车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
就在大家纠结的时候,国内的汽车厂家们好像听到了咱们老百姓的心声,不约而同地推出了一大批六座SUV,一下子就把这个市场的格局给搅动了。
咱们得先弄明白一个事,为什么现在六座车突然就火了,而不是以前更常见的七座车?
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觉得,七座比六座多一个座位,不是更划算吗?
以前大家确实是这么想的,但用过的人才知道里面的苦。
传统的七座SUV,座椅布局大多是2+3+2的形式。
问题就出在第二排那个三人座上。
你想想,要想到第三排去,就得先把第二排的座椅放倒、往前推,一套操作下来费时费力,家里的老人孩子根本不方便。
而且,第二排中间那个座位,坐垫又短又硬,脚下还有个大鼓包,坐长途简直就是受罪,利用率非常低。
六座车就不一样了,它采用的是2+2+2的布局,最关键的改变,就是第二排中间空出了一条过道。
别小看这条过道,它带来的方便程度是质的飞跃。
孩子们可以轻松地在二三排之间走动,大人在第二排也能很方便地回头照顾第三排的家人,递个水、拿个东西都变得很简单。
更重要的是,第二排是两个独立的座椅,有扶手,能前后移动,靠背也能大角度调节,舒适性直接向更高级别的商务车看齐了。
说白了,六座车是牺牲掉了一个平时几乎没人坐的中间位置,换来了全车六个人实实在在的舒适和体面。
这笔账,精打细算的中国家庭自然算得清楚。
看明白了这股风潮背后的逻辑,我们再来具体看看几款市面上热度很高的国产六座SUV,它们各自都拿出了什么看家本领来吸引消费者。
在传统的燃油车领域,吉利的豪越L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现象级的产品。
它能做到月销量轻松破万,靠的就是精准地抓住了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实实在在的大空间。
在同价位里,很多合资品牌SUV的第三排空间都非常局促,成年人坐进去基本就是蜷缩着,时间一长根本受不了,所以被大家戏称为“宠物座”。
但豪越L的第三排,是真正意义上可以坐下成年人的,虽然说不上多么宽敞,但起码坐姿是正常的,应付一两个小时的短途出行完全没有问题。
它还有一个特别实用的设计,就是第二排的两个独立座椅可以大范围地前后滑动,这样就可以非常灵活地分配第二排和第三排的腿部空间,谁腿长谁就往后挪一点,真正做到了空间共享。
当然,有优点也必然有需要权衡的地方。
它搭载的那台2.0T发动机动力很充沛,但油耗也相对实在。
根据不少车主的反馈,在路况比较好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能控制在7.8升左右,这个表现还算不错。
可一旦到了冬天,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开暖风再加上市区堵车,油耗很容易就上升到9升甚至更高。
所以,如果你对油耗非常敏感,或者大部分时间都在拥堵的城市里开车,这一点是需要提前考虑清楚的。
如果说油耗确实是您心里的一个坎儿,那新能源这边的大门可就敞开了,插电混动和增程车型提供了另一种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比如捷途汽车推出的山海L9,这款车最大的卖点就是省钱和舒适。
虽然有车主开玩笑说,它的座椅按摩功能力道跟商场里的共享按摩椅差不多,主要是图个乐呵。
但它在节省燃油方面的表现却是实打实的。
有位车主就做过测试,在满油满电的情况下,从北京出发,一路开到河南郑州,全程超过七百公里,中途没有再充过电也没有加过油。
这就意味着,在日常上下班、接送孩子的短途通勤场景下,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纯电动车来开,几乎不花油钱,用车成本非常低。
而到了节假日需要跑长途回老家或者自驾游的时候,它又没有纯电车那样的里程焦虑,找到加油站就能补充能源,非常方便。
这种既能享受电车的经济性,又保留了油车的便利性的特点,可以说精准地满足了当下很多家庭“既要、又要、还要”的复杂需求。
在新势力品牌这边,竞争就更激烈了,它们不仅要解决你的用车成本问题,还要在智能化和享受型配置上做到极致。
零跑C16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直接把很多家庭向往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这套理念搬到了车里。
那个车载冰箱的容积相当可观,能轻松放进两瓶红酒和不少饮料,夏天带着孩子全家出游,随时能喝到冰镇的冷饮,这种体验对于提升家庭出行的幸福感是非常直接的。
它的增程版车型也保证了不错的续航能力,而且后排座椅放倒之后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平整的大空间,铺上垫子就是一张临时双人床,对于喜欢自驾露营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不过,在细节体验上,它也并非完美。
比如有用户反映,座椅放倒后形成的床面,填充物感觉有些偏硬,如果真要长时间躺在上面休息,舒适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另外,现在很多国产车都以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系统为亮点,这套系统的流畅度和智能化程度确实很高,语音交互也做得不错。
但也出现过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比如有四川的车主用方言下达指令时,系统偶尔会把“川普”识别成粤语,闹出一些笑话。
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智能科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在应对口音、方言这种更加细分的本土化场景时,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积累和算法优化,才能做到真正的贴心。
最后,我们再聊聊那些看起来非常酷炫,充满科技感的配置。
比如像深蓝汽车等品牌主推的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功能,它能把导航箭头、车速等信息以虚拟图像的形式投射到前方的道路上,看起来就像在玩科幻游戏一样。
这个功能在大部分情况下确实能帮助驾驶员更专注于前方路况,但也不是万无一失。
有用户就提到,在一些复杂的立交桥或者路口,那个导航箭头偶尔会出现延迟或者“漂移”的情况,反而会造成瞬间的困惑。
而且在某些特定角度的强光下,或者是在下雨天,投射的图像会因为反光而变得不清晰。
再比如,像昊铂HT这样的高端车型配备了夜视系统,这个功能在夜间走没有路灯的国道或者山路时,真的能提前识别出突然窜出的动物或者行人,对于行车安全有实实在在的帮助,绝不是噱头。
但让人觉得有些不厚道的是,一款售价接近三十万的车,连一个最基本的HUD抬头显示功能都需要额外花钱选装,这就让消费者感觉厂家的配置策略有点不合理了。
总而言之,现在买车就像是给自己找一个朝夕相处的伙伴,既要外表体面,能满足全家人的出行需求,又要内在会“过日子”,不能在后续的用车成本上造成太大负担。
如今的国产汽车,在配置和功能上确实给得非常慷慨,用料也越来越扎实,这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巨大进步。
但与此同时,在一些关乎日常使用体验的细节上,比如第二排过道的宽度、第三排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智能化功能的稳定性和易用性等方面,确实还有继续打磨和提升的空间。
因此,对于准备购买六座家用SUV的家庭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带着全家人,尤其是经常需要坐后排的老人和孩子,一起去4S店进行一次深度的试乘体验。
让家人在第三排真实地坐上个半小时,看看腰部支撑如何,腿部空间是否压抑,这远比看再多的评测文章和数据参数都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全部评论 (0)